团队觉得角色扮演是让孩子们把学到的英语用起来的好机会,早就把6名成员的活儿分清楚了:道具组专心准备服装和场景,导演组负责带孩子们排练,记录组跟踪大家的表现。三组互相配合,从准备到演出全程盯紧,就为了让孩子们玩得投入、学得有效。
道具筹备:你剪我画搭出童话场景
道具组的成员提前两天就忙活起来了:2个人动手做了三种小猪头箍,分别写上“Straw Pig(稻草猪)”“Stick Pig(木头猪)”“Brick Pig(砖头猪)”,还特意标了拼音方便孩子认;1个人缝了个大灰狼面具,毛茸茸的特别逼真;另外3个人用纸板搭了迷你小房子,稻草房、木头房、砖头房一眼就能分清。做的时候大家互相搭把手,比如有人发现头箍上的单词孩子可能不认识,就赶紧加上拼音,确保孩子们拿到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等这些色彩鲜亮的道具摆出来,孩子们眼睛都亮了,一个个举着手想试试,参与的劲头一下子就起来了。
分组指导:耐心带练让每个孩子敢上场
导演组的6名成员一人带一组,从分配角色到练台词全程陪着。他们不要求孩子们说得多标准,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来:基础差点的孩子,光做动作就行,比如挥挥手赶大灰狼;基础好点的,就鼓励他们说几句简单台词,像“Go away, wolf!(走开,大灰狼!)”。成员们还经常交流带教的小技巧,比如遇到害羞的孩子,就自己先演一遍,再拉着孩子跟着学,慢慢就放得开了。这样一来,每组进度差不多,谁也不掉队。
“小剧场”呈现:互相搭台让表演顺顺当当
8日下午第一次表演时,道具组的人在旁边候着,哪个孩子的头箍掉了赶紧帮忙戴好,房子模型歪了马上扶好;导演组的人站在不远处,孩子忘词了就小声提个醒;记录组的人一边拍视频,一边数着:20个孩子里有16个能从头演到尾,还有3个零基础的孩子,本来不敢动,看着看着也跟着学小猪走路,特别可爱。到了9日表演,团队根据头一天的情况,加了个“旁白”环节,让1名成员用简单的英语讲讲剧情,孩子们更明白该怎么演了,几乎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比第一天还多了好几个。
创意激发:捕捉亮点让表演更出彩
记录组的人在旁边观察时,发现孩子们自己加了好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有个小演员演小猪时,顺口说“盖房子好累呀”,虽然是中文,但特别形象。他们赶紧把这些发现告诉团队,导演组马上鼓励各组:“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大胆加自己的想法!” 这下孩子们更放得开了,有的给小猪加了“唱歌盖房”的情节,有的让大灰狼“打喷嚏”进场,让表演不光是模仿,更成了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的舞台。
8月8日至9日的角色扮演活动,看出了“红心研墨”团队在创意和协作上的本事。从准备道具到带教排练,再到现场调整,大家一环扣一环,让角色扮演不只是随便玩玩,更成了孩子们深度学习英语的过程。孩子们在成员们的引导下,不光敢说英语了,还想出了好多有趣的点子,这正说明团队“一起使劲办实践”的方式特别管用,也让这次英语教学实践更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