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7 阅读: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
 青春赋能文博,志愿点亮历史
  ——英语2402班级志愿者团队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为传承历史文化根脉、践行社会服务精神,英语2402班级丁楠带领的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们奔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博物馆,开启一场与历史对话、为公众架起文化桥梁的志愿服务之旅,以青春微光为文博事业添彩赋能。
  前期筹备:厚积文化服务底气
  活动筹备期,团队与博物馆深度协同。博物馆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从场馆历史沿革、馆藏珍品的文化密码,到讲解礼仪规范、应急场景处置,进行全方位知识输送。志愿者们沉浸式研习资料,反复打磨讲解词,模拟各类参观场景演练,在一次次“预演”中,积蓄传递文化温度的力量,期待以专业姿态邂逅历史、服务公众。
  
  服务现场:多面青春志愿图景6

  活动当日,志愿者们提前抵达博物馆,迅速进入“文化服务者”角色。展厅引导岗上,他们以热情笑容为引,化身为连接公众与历史的“文化纽带”。面对银发参观者,主动放缓脚步、调柔语调,将文物背后的烽火岁月、人文故事,拆解成温暖且易懂的片段;碰上满眼好奇的孩童,便用童趣化表达激活历史,把青铜器铸造比作“古代工匠的超酷魔法工坊”,让孩子们瞬间“入迷”,在幼小心田播撒文化热爱的种子。
  
  秩序维护与教育活动协助现场,志愿者们同样担当重任。展厅人流高峰时,他们灵活引导、科学分流,让参观动线如溪流般顺畅;博物馆“文物修复体验”互动活动里,志愿者协助准备材料、指导操作,看着参与者在“修复”中触摸文物保护的温度,成就感在心底蔓延。每一个奔走的身影、每一次耐心的解答,都在为公众的文化体验护航。
  交流互动:双向奔赴的文化共鸣
  志愿服务的互动时刻,满是温暖与惊喜。一位历史爱好者,与志愿者围绕唐代文物工艺细节展开探讨,从榫卯智慧到釉色奥秘,思想碰撞持续升温,双方都收获崭新认知;有小学生听完讲解,兴奋分享课外书里的历史趣闻,童言稚语与文化传承奇妙交融。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让博物馆的历史不再是陈列的“过去式”,而是流动的、连接你我的“进行时”,成为串起时光与情感的精神纽带。
  
  活动收尾:锚定传承的新起点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协助整理物资、复盘服务细节。虽有疲惫爬上肩头,眼中却闪耀着热忱光芒。此次志愿服务,不仅帮助参观者触摸历史脉络、共情文化魅力,更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读懂历史传承的分量,沟通力、服务力也得以锤炼。
  
  未来,英语2402班级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们将持续深耕文博志愿服务,以青春之姿做文化火种的传递者,让更多人走进历史、爱上历史,让博物馆里的珍贵遗产,真正成为滋养大众心灵、延续文化根魂的精神源泉,在传承与传播中书写属于青春与文化的崭新篇章。
  撰稿人:丁楠
  摄影人:丁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三下乡实践活动
  • 三下乡实践活动
  • 罗平县博物馆的志愿服务职责主要围绕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公众服务等方面展开,主要是协助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入馆引导,解答参观路线咨询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