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进乡村:大学生志愿者让沭阳课堂焕发活力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来源:王梓羽 张佳琪

  2025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走进江苏沭阳官墩村小学,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语文与英语教学实践。大学生志愿者周子馨与队员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设计,帮助乡村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感受文化的魅力。

  古典新绎:文学与生活的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志愿者周子馨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内容,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诗意。她请学生观察窗外杨柳,体验“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并以一杯清水具象化地呈现“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离别之情。这种贴近现实的教学手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超过80%的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有人联想到亲人远行时携带的家乡水土,有人提起毕业时同学互赠的礼物。实践团队发现,搭建文本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情感感悟能力。

  (图为实践队周子馨出镜 马海燕摄)

  光影教学:偶然天气促成沉浸课堂

  教学过程中,天气转阴,教室光线渐暗,恰与当日课文《灯光》的情境相契合。周子馨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讲述郝副营长借火光为部队引路的段落时,划着一根火柴。黑暗中跳动的火苗迅速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她借机提出“这束微光要照亮什么”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们的回答多样而富有想象力:有的说是“知识之路”,有的认为是“胜利的方向”,还有学生联想到“未来的希望”。窗外闪电划过,照亮孩子们专注的面庞,仿佛完成了一场无声的跨时空对话。课后值日生格外认真地擦拭灯具,成为教学效果最直观的体现。

  (图为实践队周子馨出镜 马海燕摄)

  教学相长:实践中的反思与优化

  实践团队在复盘时指出,具象化教学手段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情感方面效果显著。一杯清水、一根火柴,都能成为情感教育的媒介。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打破了标准答案的束缚,鼓励学生表达多元思考。记录者马海燕在课堂跟拍中发现,当学生将课文与自身经历相联系时,眼中闪现的“理解之光”最具感染力。这一现象提示团队,教学记录不仅应关注流程,更应捕捉情感共鸣的瞬间,为后续方法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活力英语:字母与乡土的奇妙结合

  英语课堂上,志愿者一改传统教学顺序,将二十六个字母与学生熟悉的乡村生活意象相结合。例如字母“S”与“偷吃桑叶的蚕”关联,学生通过模仿蚕的动作加深记忆。方言曾是发音教学的一大挑战,尤其是“th”音,学生难以准确发出。周子馨以蒲公英绒球为教具,演示吹气口型,引导学生送出“白色微风”。当蒲公英细絮飞舞时,清晰的“th”音终于在教室中响起。

  戏剧融学:多感官参与提升语用能力

  在短语“take shelter”的教学中,团队设计情景剧提升学生参与感。学生手持葵叶作伞,披麻袋扮演“乌云”,戴猫耳发箍代表“雨天”,在角色扮演中欢笑互动,词语含义通过动作和场景自然记忆。课后测试显示,参与戏剧表演的学生对短语的记忆留存率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团队意识到,只有通过多感官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

  文化共情:双语并行涵养自信

  在跨文化教学中,团队注重英语学习与乡土文化的融合。周子馨将中英文信件并置悬挂,引导学生观察格式差异,进而讨论中西方文化习惯的不同。在“词卡贴地球仪”活动中,学生将“apple”词卡贴在雅典附近,并类比“古希腊人视苹果为智慧之果,就像沭阳的稻穗”。学生在词卡背面绘制家乡作物,让玉米、板栗、菱角等图案贴满世界地图。结课日,一名曾抵触英语的男生用粉笔画出“稻穗中国”与“汉堡美国”,并以字母桥连接两大洲。当“Shuyang”坐标被标注上去时,团队更加确信:语言教学的真谛不是以外语替代母语,而是建造双语并行的立交桥。

  (图为实践队周子馨出镜 马海燕摄)

  结语: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此次沭阳官墩村教学实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将文学赏析、语言学习与生活经验、乡土文化相融合,为乡村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团队表示将继续探索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帮助乡村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筑牢文化根基,实现全面发展。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乡韵牵语启童志,暑教传知润幼心
  • 乡韵牵语启童志,暑教传知润幼心
  • 夏日蝉鸣不断,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带着对乡村教育的责任,来到沭阳县官墩村小学。他们不仅带来了新颖的
  • 09-01
  • 乡音牵语启蒙梦,暑教传识润幼心
  • 乡音牵语启蒙梦,暑教传识润幼心
  • 盛夏时节,蝉鸣悠扬。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带着满腔热忱,走进沭阳县官墩村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英语启蒙支
  • 09-01
  • 寓教于生活:大学生志愿者在沭阳乡村课堂的创新实践
  • 创新教学进乡村:大学生志愿者让沭阳课堂焕发活力
  • 从半杯清水到满天星光:乡村课堂的诗意启蒙实录
  • 诗意课堂:当古典诗词遇见乡村童心的教育实验
  • 以文学为桥,悟教育真谛
  • 以文学为桥,悟教育真谛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走进沭阳县官墩村小学课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创新实践。大学生志
  • 09-01
  • 心手相连,绘就成长篇章
  • 心手相连,绘就成长篇章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进驻沭阳县官墩村,开展双课堂特色教学。团队以语文、英语教学为双主线,灌
  •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