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杯清水到满天星光:乡村课堂的诗意启蒙实录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来源:生思佳 张佳琪

  2025年7月10日的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的志愿者们已经来到了沭阳县官墩村小学的教室,志愿者将一只盛着清水的玻璃杯轻轻置于讲台。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在杯沿折射出细碎的光斑。"这不是渭城的朝雨,也不是阳关的积雪,"她指尖轻点杯壁,"这是诗人捧了整整一千三百年的离别。"教室里瞬间漾起细密的涟漪。小朋友突然举起小手:"我奶奶总往爸爸行李里塞晒干的槐花!"这个意外的回应像打开记忆的闸门,孩子们争相讲述藏在行囊里的乡愁:爷爷偷偷塞进姑姑皮箱的核桃、自己写给外出打工姐姐的"隐形信"、村口老柳树折下的枝条...志愿者们惊讶地发现,这些看似粗粝的生活经验,恰恰构成了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最鲜活的注脚。

  (图为周子馨授课课堂,马海燕摄)

  黑暗中的启蒙:一根火柴点燃的思想火光

  午后备课时的闷雷来得猝不及防。当豆大的雨点砸向铁皮屋顶时,志愿者们正准备讲解《灯光》中郝副营长的故事。教室突然陷入昏暗,实习教师陈墨果断划亮火柴——那簇颤动的火苗瞬间成为全场焦点。"老师!"平时总蜷在角落的小明突然站起来,"书里说的'多好啊',是不是就像现在?"他的童声穿透雨幕,"火柴照亮的不是课本,是...是心里某个地方。"这个曾在摸底测试中语文不及格的孩子,此刻的感悟让在场所有人屏息。窗外电闪雷鸣,室内二十多双眼睛追随着那束微弱却倔强的光芒,恰似当年战壕里渴望光明的战士们。雨滴在玻璃窗上蜿蜒出奇异的水痕,将火柴的光影折射成跳动的星河。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甚至下意识伸手想去接住那些"星星"。

<

  (图为学生自主作业,马海燕摄)

  童眸里的诗学:非标准答案的美学价值

  团队配备的微距摄像机记录下无数珍贵帧画面:当王维诗中的"客舍青青"被联想成村口小卖部刷新的绿漆时,当"西出阳关"被理解为"去镇上读初中"时,孩子们瞳孔的细微变化构成了一部生动的认知图谱。"最震撼的不是他们说出标准答案,"志愿者在日记中写道,"而是某个孩子突然指着自己手背上的水珠喊'柳叶上的露珠摔碎了'——这种通感能力,任何教案都设计不出来。"这些未经雕琢的诗性表达,让团队重新思考评价体系的维度。

  桥梁重构:从知识传输到文明接力

  在总结会上,领队教师提出的全新定位理念掷地有声:"我们不是居高临下的扶贫布道者,而是文明星火的传递人。"这一理念的转变在实践中焕发出独特光彩:志愿者们摒弃了简单的是非判断,转而致力于构建文化意象的深层联结。他们引导孩子们在"摇曳的柳条—精致的碧玉簪—奶奶珍藏的银簪"之间寻找美学共鸣;组织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古诗吟诵会;将打谷场变身为生动的露天剧场;更特邀村中长者讲述抗战时期"一盏油灯照亮全村"的集体记忆。这种实践既尊重了乡土文化的主体性,又在平等对话中实现了文明的薪火相传。

  (图为周子馨带领学生交流探讨,马海燕摄)

  结语

  这场发生在苏北乡村的教育实验,犹如一颗饱含文化基因的种子。当渭城朝雨浸润二十一世纪的童心,当战地火光映亮数字原住民的脸庞,教育显露出最本真的模样——它不是知识的单行道,而是无数代人接力奔跑的环形跑道。红心研墨团队用半杯清水、一根火柴这些质朴的教具证明:真正的教育创新,始于对生活诗意的敏感,成于对生命经验的尊重,终于文明火种的传递。在标准化考试与AI教学大行其道的今天,这些年轻志愿者在乡村教室书写的答案,或许正是未来教育的启示录——唯有让文化回到它最初生长的土壤,才能在新时代的枝头绽放永恒的诗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乡韵牵语启童志,暑教传知润幼心
  • 乡韵牵语启童志,暑教传知润幼心
  • 夏日蝉鸣不断,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带着对乡村教育的责任,来到沭阳县官墩村小学。他们不仅带来了新颖的
  • 09-01
  • 乡音牵语启蒙梦,暑教传识润幼心
  • 乡音牵语启蒙梦,暑教传识润幼心
  • 盛夏时节,蝉鸣悠扬。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带着满腔热忱,走进沭阳县官墩村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英语启蒙支
  • 09-01
  • 寓教于生活:大学生志愿者在沭阳乡村课堂的创新实践
  • 创新教学进乡村:大学生志愿者让沭阳课堂焕发活力
  • 从半杯清水到满天星光:乡村课堂的诗意启蒙实录
  • 诗意课堂:当古典诗词遇见乡村童心的教育实验
  • 以文学为桥,悟教育真谛
  • 以文学为桥,悟教育真谛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走进沭阳县官墩村小学课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创新实践。大学生志
  • 09-01
  • 心手相连,绘就成长篇章
  • 心手相连,绘就成长篇章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进驻沭阳县官墩村,开展双课堂特色教学。团队以语文、英语教学为双主线,灌
  •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