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为桥,悟教育真谛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来源:生思佳 张佳琪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赴沭阳县官墩村小学开展语文教学创新实践。志愿者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王愿坚《灯光》为双文本,采用"古今对照"教学法,通过"意象解构-情感共鸣-精神传承"三维教学模式,引导20余名学生建立古今文学的情感联结。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也让师范生深化了对"教育即唤醒"理念的理解。

  (图为周子馨授课课堂,马海燕摄)

  点燃火焰:从生活经验感悟诗意的教育真谛

  初入课堂时,面对古典诗词与乡村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感,志愿者并未急于解析文字,而是另辟蹊径——她轻轻推开教室的窗户,让学生们凝望晨光中垂挂露珠的柳枝,让王维笔下"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从纸页间跃入现实。当讲解"劝君更尽一杯酒"时,她在讲台放上半杯清水,澄澈的水面倒映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抽象的离别之情顿时化作触手可及的存在。这样的设计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单向灌输,唤醒了学生的生活记忆。有人想起父亲外出务工时装进行囊的一捧乡土,有人描述毕业时同桌塞进书包的草编蚂蚱。学生主动举起手,用质朴却生动的语言诠释诗意。这场实践深刻揭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填塞知识,而在于构建文本与生活的对话场域——当教师成为启迪者,学生便能以自身经验为媒介,让文字的温度在心间流淌,让诗歌的意境在生活中绽放生机。

  (图为学生们自主学习,马海燕摄)

  化危机为转机:环境资源的创造性运用

  突如其来的阴雨让教室光线渐暗,却意外成为《灯光》一课最生动的教学场景。当志愿者讲述郝副营长点燃书本的情节时,她划亮火柴,一簇跳动的火苗在昏暗中亮起。这转瞬的光亮不仅聚焦了所有目光,更点燃了思考——"这束微光要照亮什么?"学生们不约而同陷入沉思,答案在寂静中生长:有人低语"知识的路",有人指向"胜利的方向",还有孩子轻声说:"是我们的未来。"此刻,一道闪电骤然划破窗外的天空,刹那的光亮映照着每一张专注的面庞,仿佛与七十年前的烽火岁月完成了一场无声对话。课后,值日生踮脚擦拭灯管的动作格外轻柔——这细微的改变,正是教学最真实的回响。这场意外的"黑暗教学"打破了资源有限的固有焦虑。环境本身便是最丰富的教具,而教育者的智慧,正在于将寻常的阴雨化作思维的闪电,让有限的资源焕发无限可能。

  教学相长:具象化与开放性教学的启示

  "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这一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此次课程中,具象化教学手段展现了显著效果:半杯清水将抽象的离别之情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情感体验,一根火柴使郝副营长的奉献精神变得生动可感。这些日常物品巧妙地搭建起学生理解抽象情感的认知桥梁。观察员在课堂实录中捕捉到一个富有启示性的现象:当学生们把文本内容与个人生活阅历巧妙联结时,他们眼中突然迸发的"思维火花"格外打动人。这个细节给予教育者重要启发:教学观察的视角需要从单纯记录教学步骤,转向重点捕捉那些师生心灵共振的珍贵时刻——这些看似短暂却充满张力的互动片段,既直观展现了教学的实际成效,又为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实践参照。

  面向未来:教育者角色的重新定位

  官墩村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教育者重新审视自身使命——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实践团队立足经典文本,挖掘《送元二使安安西》的离别意蕴与《灯光》的奉献精神,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文学魅力;同时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在互动中激发思维碰撞,让抽象的精神内涵具象化。未来,团队将把此次经验转化为更广泛的教学实践,帮助乡村学生提升情感体悟能力,在文学浸润中点燃心灵火种,让教育真正成为精神的传递与唤醒。

  (图为周子馨辅导学生作业,马海燕摄)

  结语:

  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学对话,在官墩村小学的课堂上绽放出独特的教育光芒。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架起了古典诗词与现代文学的情感桥梁,让乡村孩子们在柳色与灯光的交织中,感受到文学的永恒魅力。实践证明,当知识融入生活,当文字触动心弦,教育的种子便悄然生根。愿这份教育智慧继续传递,让更多孩子在文学的光照下,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乡韵牵语启童志,暑教传知润幼心
  • 乡韵牵语启童志,暑教传知润幼心
  • 夏日蝉鸣不断,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带着对乡村教育的责任,来到沭阳县官墩村小学。他们不仅带来了新颖的
  • 09-01
  • 乡音牵语启蒙梦,暑教传识润幼心
  • 乡音牵语启蒙梦,暑教传识润幼心
  • 盛夏时节,蝉鸣悠扬。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带着满腔热忱,走进沭阳县官墩村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英语启蒙支
  • 09-01
  • 寓教于生活:大学生志愿者在沭阳乡村课堂的创新实践
  • 创新教学进乡村:大学生志愿者让沭阳课堂焕发活力
  • 从半杯清水到满天星光:乡村课堂的诗意启蒙实录
  • 诗意课堂:当古典诗词遇见乡村童心的教育实验
  • 以文学为桥,悟教育真谛
  • 以文学为桥,悟教育真谛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走进沭阳县官墩村小学课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创新实践。大学生志
  • 09-01
  • 心手相连,绘就成长篇章
  • 心手相连,绘就成长篇章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进驻沭阳县官墩村,开展双课堂特色教学。团队以语文、英语教学为双主线,灌
  •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