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当古典诗词遇见乡村童心的教育实验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来源:生思佳 张佳琪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赴沭阳县官墩村小学开展语文教学创新实践。志愿者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王愿坚《灯光》为双文本,采用"古今对照"教学法,帮助学生建立古今文学的情感联结。该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也让师范生深化了对"教育即唤醒"理念的理解。志愿者的提问为课堂注入灵动的诗意。"小镜子"的比喻,不仅准确捕捉到晨露点缀柳叶的美感,更搭建起连接古典诗词与现代感知的桥梁。这一教学瞬间展现了教育艺术的精髓——教师要善于从生活细节中提炼审美意象,用孩子们熟悉的具象事物,引导他们理解抽象的文字意境。当古诗的"柳色新"与现实的露珠柳叶相映成趣,传统文化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文化基因。课堂的魅力,往往就存在于教师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智慧之中,也正是这种智慧,让千年古诗在现代课堂上焕发新的生机。

  (图为周子馨讲授语文文章“灯光”,马海燕摄)

  一、魔法时刻:半杯清水引发的诗意共鸣

  当志愿者将半杯清水郑重地放在讲台上时,教室里响起一片疑惑的窃窃私语。"这不是普通的水,"她轻声解释,"这是诗人想送给远行朋友的最后一份心意。"这个简单的道具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孩子们的情感闸门。"我叔叔去上海打工时,奶奶让他带了一包家乡的土。"

"去年表哥当兵走的时候,我往他包里塞了自己叠的纸船。"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分享让志愿者们惊讶不已。志愿者通过半杯清水的隐喻道具,成功触发了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当解释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诗人送给远行朋友的心意"时,这个简单却富有诗意的意象立即打开了孩子们记忆的闸门。他们纷纷分享自己与亲人分别时的动人细节——家乡的土、手叠的纸船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物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感情。这个场景展现了教育中情感启迪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儿童内心世界丰富的感知力和表达欲。志愿者惊讶的反应更突显了孩子们情感表达的真诚与纯粹,证明创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分享意愿。

  (图为周子馨授课课堂,马海燕摄)

  二、意外馈赠:当阴雨成为最佳教学道具

  午后突如其来的暴雨,本可能打乱教学计划,却意外成就了最动人的教学场景。随着教室光线渐暗,志愿者划亮火柴讲解《灯光》的时机堪称完美。那一簇跳动的火苗,让郝副营长的故事变得前所未有的真实。"老师,我觉得这火光要照亮的不仅是道路,"平时沉默寡言的张铁柱突然开口,"更是照进了每个人的心里。"这样深刻的感悟来自一个十二岁的乡村孩子,让在场的所有教育者都为之动容。教室外电闪雷鸣,教室内火光映照着孩子们专注的脸庞,构成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教育画卷。

  (图为周子馨讲授课堂,马海燕摄)

  三、镜中之光:在孩子们眼里看见教育的本质

  志愿者的摄像机记录下了无数珍贵瞬间,最令人震撼的是孩子们眼中闪现的"理解之光"。当课文中的抽象概念与生活经验突然连通时,那种豁然开朗的眼神变化,胜过千言万语的教学评估。"我们总在寻找衡量教学效果的工具,"志愿者在拍摄笔记中写道,"其实最精准的测量仪就在孩子们的眼睛里。"这种通过细致观察获得的教育洞察,为团队提供了改进教学的最真实反馈。

  四、角色重塑:从知识搬运工到心灵建筑师

  这次实践最深远的影响,是重新定义了乡村教师的角色内涵。志愿者在总结会上说:"我们不是在教课文,而是在搭建无数座小桥——连接古今的桥,沟通城乡的桥,跨越年龄的桥。

  结语:

  这场发生在沭阳县官墩村小学的文学实验,如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在当代教育土壤中孕育着崭新的可能。"半杯清水"与"火柴微光"构成的诗意现场,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时空界限,展现出情感共鸣与情境创设的强大教育力量。当古诗的晨露与现代的泪光交融,当革命年代的火光映亮数字原住民的眼眸,教育真正实现了其最本质的使命——唤醒心灵、传承文明、照亮未来。这些城乡教育工作者共同建构的"心灵桥梁",不仅联通了盛唐与当代、城市与乡村,更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这次教学实践启示我们:真正的教育创新,永远始于对生活诗意的发现,成于对生命经验的共情,终于对人文精神的传递。红心研墨团队用行动证明,当教育遇见诗意,每间平凡的教室都能成为孕育未来的文化摇篮。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乡韵牵语启童志,暑教传知润幼心
  • 乡韵牵语启童志,暑教传知润幼心
  • 夏日蝉鸣不断,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带着对乡村教育的责任,来到沭阳县官墩村小学。他们不仅带来了新颖的
  • 09-01
  • 乡音牵语启蒙梦,暑教传识润幼心
  • 乡音牵语启蒙梦,暑教传识润幼心
  • 盛夏时节,蝉鸣悠扬。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带着满腔热忱,走进沭阳县官墩村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英语启蒙支
  • 09-01
  • 寓教于生活:大学生志愿者在沭阳乡村课堂的创新实践
  • 创新教学进乡村:大学生志愿者让沭阳课堂焕发活力
  • 从半杯清水到满天星光:乡村课堂的诗意启蒙实录
  • 诗意课堂:当古典诗词遇见乡村童心的教育实验
  • 以文学为桥,悟教育真谛
  • 以文学为桥,悟教育真谛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走进沭阳县官墩村小学课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创新实践。大学生志
  • 09-01
  • 心手相连,绘就成长篇章
  • 心手相连,绘就成长篇章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进驻沭阳县官墩村,开展双课堂特色教学。团队以语文、英语教学为双主线,灌
  •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