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志愿者深耕昌浦社区 寓教于乐助儿童全面发展
7月12日清晨,朝阳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连云港市昌浦社区服务中心的院落里投下晃动的光斑。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社会志愿者团队的2名大学生志愿者,背着装满教具的行囊准时出现——这支以“深耕公益教育,助力儿童成长”为核心目标的团队,此次专为社区儿童带来集知识启蒙与趣味体验于一体的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刚推开服务中心的大门,早已等候在此的孩子们便像快乐的小鸟般围拢过来,小脑袋凑在一起打量着志愿者手中的材料袋,清脆的童声里满是对未知活动的期待。志愿者们笑着与孩子们打招呼,快速分发姓名贴、整理活动道具,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这场融合功课辅导、思维训练与趣味互动的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首项是趣味数学课堂,志愿者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主题,用“兔子家族成长史”串联起数字规律的讲解。“一对小兔子长大后,每个月都会生出新的小兔子,大家猜猜半年后会有多少只兔子?”志愿者的提问让孩子们立刻进入思考状态,他们跟着志愿者画出的示意图,一步步数出每个月的兔子数量,逐渐发现“1、1、2、3、5、8……”的数列奥秘。“原来数字里藏着这么有趣的规律!”一名孩子兴奋地说,现场的热烈讨论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随后的暑假作业辅导环节,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一对一交流,耐心解答他们遇到的难题。起初,志愿者习惯用公式推导的方式讲解数学题,却发现部分孩子眼神迷茫。于是及时调整方法,改用画图、举例等更直观的方式拆解题目,孩子们紧锁的眉头很快舒展开来。“教学不是照搬方法,而是要找到孩子能理解的路径。”志愿者陆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这种双向调整让她对“因材施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午后的趣味活动环节分为橡皮泥创作和象棋博弈两部分。橡皮泥桌前,孩子们彻底释放想象力,他们没有局限于常见的动物或食物造型,有的捏出“会跑的数字”,有的塑造出“数列城堡”,还有的用彩泥捏出志愿者讲课的场景。志愿者们在一旁静静观察,愈发体会到“知识是活的,教育也该是活的”——这些彩色橡皮泥不仅是创作工具,更是连接孩子思维与表达的桥梁。
象棋博弈环节同样亮点纷呈。孩子们分成小组对弈,志愿者在旁讲解基本规则,更注重引导他们理解“落子无悔”的责任感与“尊重对手”的包容心。“虽然输了棋,但我学会了怎么保护‘将’!”一名输掉比赛的孩子认真地说,脸上没有失落,反而充满收获的喜悦。这种在游戏中自然形成的成长,正是志愿者设计活动时的初衷。
夕阳西下,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橡皮泥作品与志愿者合影,叽叽喳喳地分享着一天的收获。红心研墨社的志愿者们看着孩子们满足的笑脸,深深感受到公益服务的价值——它不仅让孩子们在知识与快乐中度过充实的一天,更让志愿者们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新的认知:教育是用真诚与智慧,陪孩子一起发现世界的多样与美好。此次活动虽已结束,但这份双向成长的温暖记忆,将长久留在每个人心中。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