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理学子把礼乐课堂搬到乡村:看孩子们如何沉浸式体验《三字经》

    发布时间:2025-08-23 阅读: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清晨的社区活动室里,峰山村的孩子们正在齐声朗诵《三字经》。这是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冶燎原・千站律动”社会实践队走进赣州市沙石镇峰山村,开展的“峰山学堂”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以《三字经》为重要载体,综合运用诵读、书法、礼仪教学等多元形式,引领社区的孩子们全方位沉浸式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一次穿学童服,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新奇与快乐 摄影 康建勇
晨诵经典:趣韵书声乐童心
《三字经》孩子们早已耳熟能详,为在趣味教学中增强孩子们对《三字经》的理解,队员们特别设计“接龙诵读”环节:当举起“孝”字牌时,孩子们需立即接诵“香九龄,能温席”,接错者需用动作演绎典故。一位小朋友在演绎“黄香温席”时,认真模仿扇枕头的动作,引得同伴们争相模仿。
 
队员带领孩子们朗读《三字经》  摄影 康建勇
翰墨启智:书写中感悟道德真谛
在书写《三字经》语句环节,队员们为孩子们贴心准备了黑色水笔和纸张,旨在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书写的乐趣。一个小男孩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认真临摹“玉不琢,不成器”。此外,活动还巧妙融入了汉字结构教学。例如,队员们深入解析“仁”字由“亻”和“二”组成,寓意着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和谐共处,让孩子们在书写汉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启蒙。
 
孩子们正一笔一划写下《三字经》 摄影 康建勇
 
队员向孩子们解释“仁”字内在含义 摄影 康建勇
礼仪课堂:从经典到生活的实践
队员们身着传统汉服,通过逼真的情景模拟,向孩子们传授传统礼仪。孩子们齐聚一堂,认真学习“站立有相”“坐姿端正”“揖让有礼”等礼仪规范,并结合《三字经》中“亲师友,习礼仪”的经典语句展开热烈讨论。在队员们的悉心带领下,孩子们整齐划一地抬起双手,以标准的揖礼向他人致意,他们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自豪之情。
 
队员帮助小朋友纠正揖礼 摄影 康建勇
 
孩子们以标准的揖礼向队员致意 摄影 康建勇
当《三字经》的千年训诫与青春的创意激情碰撞,当先贤的智慧在年轻的心灵中泛起层层涟漪,峰山村的青石阶正默默见证着文明的薪火相传。“矿冶燎原・千站律动”社会实践队将持续以创新的方式传承文化薪火,让“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每一次社区服务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文/黄辰璐、图/康建勇)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走进雷锋纪念馆,传承红色精神
  • 走进雷锋纪念馆,传承红色精神
  • 本文聚焦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学子于2025年7月5日赴邓州市雷锋纪念馆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详细记录了学子们瞻仰“雷锋的
  • 08-23
  • 河南工业大学周口红色文化宣讲
  • 河南工业大学周口红色文化宣讲
  • 本项目以“溯源周口文脉,讲好时代故事”为使命,通过系统化、创新性的宣讲策略,深度挖掘并整合周口文化资源。我们将组建由文化学者、
  • 08-23
  • 农户成主播,数字助增收——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
  • 方言破壁垒,直播接地气——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
  • 直播筑信任,农品蕴真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
  • 青橘迎数变,田园启新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