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于苏州市吴江区东东家庭农场,采用因地制宜的“土办法”进行直播培训,成功助力20位农户克服镜头恐惧,迈出成为“田园主播”的第一步。
为了让直播画面更贴近观众视角,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在东东家庭农场对直播设备进行了一番巧妙的“土法改造”。他们在手机支架上贴上手写标签:“看娃角度”专门对准果树低处、孩子们伸手可及的果实;“看果角度”则聚焦枝头最饱满诱人的橘子。补光灯也按农户生活经验设定:“早饭亮度”模拟清晨柔和自然光,“晚饭亮度”调成傍晚温暖余晖。就连运镜练习,他们也因地制宜,用扫帚杆当道具,手把手教农户如何平稳流畅地转动镜头。

针对农户普遍存在的镜头恐惧,“红心研墨”团队设计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第一步,只拍橘树不拍人,配上字幕讲解种植知识,让农户先熟悉直播流程。第二步,鼓励农户戴上草帽,半遮着脸进行侧脸直播,逐步适应镜头存在。经过一步步引导,果农老张最终鼓起勇气,在镜头前开起了“脱口秀”,自然流畅地回答观众提出的各种种橘问题,越讲越自信。
团队的激励方式也充满了巧思和乡土智慧。在苏州市吴江区东东家庭农场,他们别出心裁地设立了“最尬直播奖”。农户老李因忘记关闭美颜滤镜,在镜头里顶着一张“橘子色脸蛋”直播,这个意外“翻车”现场不仅逗乐了所有人,还让他意外“获奖”,极大地缓解了大家的紧张情绪。更接地气的是,他们将直播间的观众打赏收入,全部兑换成有机肥料送到果园,并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感谢家人们,又为果树捐了5袋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让农户们的直播热情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