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破壁垒,直播接地气——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深度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3 阅读:
    来源:“红心研墨”暑假社会实践团队
2025年7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在苏州市吴江区东东家庭农场,协助农户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动乡音和真实场景,其方言直播创下3分钟观看量破千的纪录。
为了让消费者听得懂、愿意看,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在农场的直播间里当起了“翻译官”。他们巧妙地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农户常说的家常话:不说“果径25毫米”,而是举起一个鸡蛋比划着“差不多这么大”;解释“可溶性固形物12%”,干脆现场调一碗糖醋汁,“这酸甜味儿,就跟咱家做的糖醋排骨一个样”;讲到“生态种植”,直接动手演示疏果,“每棵树就精挑细选留40个果,多了长不甜,咱不干那贪多嚼不烂的事儿”。
培训中,苏州市吴江区东东家庭农场农户老李的方言竟成了直播间的“秘密武器”。他那些随口而出的土话,句句戳中人心:疏果剪下小果子时,他心疼地说:“这就跟给娃分饭似的,碗里堆满了,个个都吃不饱肚子。” 镜头立刻给掉落的小果一个特写。他转着橘子展示表皮斑点,笑着打趣:“看这麻点子,可是太阳公公亲出来的小酒窝哩!” 逗得屏幕前的观众直乐呵,纷纷留言互动。
“红心研墨”团队还敏锐地捕捉到,直播中那些“不说话的画面”往往更有力量。在苏州市吴江区东东家庭农场,修剪树枝时清脆的“咔嚓咔嚓”声持续响起,观众们仿佛身临其境,观看时长比平时激增近半。一个特写镜头对准农户擦汗时,一颗汗珠恰好滴落在翠绿的叶子上,弹幕里立刻被“辛苦了!”“致敬农民”刷屏。甚至直播时没刻意剪掉的偶尔咳嗽声、远处隐约传来的狗叫声,都让整个直播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倍增,拉近了城乡的距离。
当追求流量的“黄金三分钟”遇上了朴实的乡土智慧,直播便超越了单向的推销,升华为一场充满烟火气的城乡真情对话。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这份源自田间地头、“不完美”却无比真实的表达,恰恰构成了最打动人心的销售语言。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走进雷锋纪念馆,传承红色精神
  • 走进雷锋纪念馆,传承红色精神
  • 本文聚焦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学子于2025年7月5日赴邓州市雷锋纪念馆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详细记录了学子们瞻仰“雷锋的
  • 08-23
  • 河南工业大学周口红色文化宣讲
  • 河南工业大学周口红色文化宣讲
  • 本项目以“溯源周口文脉,讲好时代故事”为使命,通过系统化、创新性的宣讲策略,深度挖掘并整合周口文化资源。我们将组建由文化学者、
  • 08-23
  • 农户成主播,数字助增收——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
  • 方言破壁垒,直播接地气——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
  • 调研乡村企业,实现乡村振兴
  • 调研乡村企业,实现乡村振兴
  •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自动化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升级需求渐显。为深入探索“企业 + 乡村”协同模式,助力
  •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