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感饮食结构变化,助大食物观树立

作者:张敏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食”得初心实践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仅事关人类生存,也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从“吃得饱”到追求“吃得好”,人民的食品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为了深入了解“大食物观”背景下基层农村的食物消费现状,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食”得初心实践队走进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埠上社区埠上村展开实地调研。

观念转变,品质优先

通过走进村民家中的实地调研,我们欣喜的发现:随着当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显然已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健康成为了村民们食品消费的必然追求。比起“物美价廉”,消费者们现在更倾向于“品质优先”。据调研的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最看重食品的健康,比起囤积食物,现在人们更喜欢为了新鲜的食材少量多次的购买。尤其是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一代,对于食品的购买,他们出手更加阔绰,对食品的质量和营养性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为了高品质的健康食物支出更多的金额。

食物充足,种类多样

保障食物供给,首先要装满“米袋子”。“小时候,我们家穷的很,只能吃窝窝头,有时候粮食不够吃,还要去地里挖野菜,现在每天瓜果蔬菜,想吃什么都可以,这放在过去真的不敢想象。”村里的老人们一边回忆一边哈哈大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窝头咸菜”到现在的“鱼肉蛋奶”,从没得吃到随心吃,我们见证了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着时代前进的巨大变迁。人们不仅向主粮要食物,也在向“副”粮要食物,餐桌上食物大丰富的现在,当地居民购买副食的种类十分多样,肉蛋奶水果蔬菜都有涉及。连锁化、零售化、在线化等运营模式不断创新,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就餐选择。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结构均衡,营养丰富

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大食物观下,我们该如何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呢?据统计显示,中国人均口粮消费量相对30多年前下降40%,肉蛋奶的消费量增加2倍,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增加了近3倍。从“吃饱就好”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温饱不愁,大家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肉蛋奶水果蔬菜,少一样都不行。”埠上村中心店店长这样说道。如今,人们的就餐选择多了,在餐饮上开始强调“科学烹饪”“营养配餐”,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人们粮肉菜的消费结构为8∶1∶1,今天已经变成了4∶3∶3,甚至3∶3∶4。

图为实践队员在中心店里调研村民购买副食情况

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大食物观作为一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出发点,其在百姓餐桌上的体现,就是在保障口粮的基础上让食品种类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品质更有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经历了从吃饱饭到好口味,再到追求饮食健康三个阶段。我们守好“米袋子”的同时,更要拎稳“菜篮子”,端牢“油罐子”。树立大食物观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能够更好的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影

图片:张敏

文字:张敏

 

发布时间:2023-07-29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曲园学子三下乡:走进采摘农业,了解食物消费新观念
  • 曲园学子三下乡:聚力农村食品消费,共筑大食物观
  • 曲园学子三下乡:秉承科学食育精神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民心所向,兴乡野繁华
  • 曲园学子三下乡:访现代采摘农业,知现代消费新观念
  • 曲园学子三下乡:感饮食结构变化,助大食物观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