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大食物观作为一种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观,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其出现也恰恰顺应了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为了深入了解“大食物观”背景下基层农村的食物消费观念与绿色有机食物需求现状,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食”得初心实践队走进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埠上社区埠上村展开实地调研。
“小时候,我们家穷的很,只能吃窝窝头,有时候粮食不够吃,还要去地里挖野菜,现在每天瓜果蔬菜,想吃什么都可以,这放在过去真的不敢想象。”虽然村里的老人一边回忆一边哈哈大笑,我却发现了她眼里隐隐有泪光,抑或是感动,抑或是幸福,清晨白霜,正午烈阳,夜晚寒光,劳动早已压弯了她的脊梁,习惯了饭来张口的我,却只看到了风吹麦浪,两岸稻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们用双脚去丈量,而我只靠想象。正如白居易诗中说的那样:“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或许,这就是社会实践的意义,我向他们普及最新的概念,而他们教会我最质朴的思想。行之愈笃,知之益明。社会实践是我们青年学子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最好途径,我们生于基层,理应回馈基层。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村民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君可见,从“物美价廉”到“品质优先”,人们不必为了温饱发愁;君可见,从“吃饱就好”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君可见,从“种类单一”到“多元需求”,村民们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曾经是篱落疏疏,屋檐矮矮,如今是砖墙厚厚,瓦房高高,匍匐沉默的他们,迎来了春天。
但是当谈及绿色有机食物时,我很遗憾的发现,当地绿色有机食物的普及度非常低,其市场主要定格于大城市中,埠上村的村民中当然不乏有想尝试者,但总会被价格等其他问题劝退。沃壤灌美德醴泉,蕙风拂勤俭忱淳。虽然生活水平已经大幅提高,但以勤俭著称的中国农民,还是习惯于精打细算过知足生活,安贫乐道行节俭作风。面对这群勤劳又质朴的人们,我好像一下子失了声音。肩挑日月的农民,用辛勤的双手让希望的田野生机勃勃,帮助十多亿中国人端稳了手中的饭碗,而他们却不愿对自己慷慨。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是单单的只靠经济的,健康的农业发展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自1990年获得第一个有机食品认证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有机食品获得了长足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必将成为历史的必然。我衷心希望绿色有机食物能尽快形成生产供销一条龙,加快绿色有机食品走进百姓家的进程。
积诚泮群疑,实践激众媮。几天的社会实践下来,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向阳而生、傍土而长的坚韧农民,平凡的辛劳,也是光荣的闪耀。生逢盛世的我辈青年,理应厚植“让乡亲们过好光景”的人民情怀,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钉子精神,为农村振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复兴增瓦加砖。
图为“食”得初心实践队合影
图片:张敏
文字: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