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电气学子聚焦科技自立自强,7月2日至7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未来精英训练营浙江实践队来到浙江省杭州嘉兴等地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由辅导员李毅、董蛟龙老师带队。
第一篇章 访两大电力设计院,探“双碳”下转型之路浙江队前往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进行调研学习,探索电力设计院在“双碳”背景下的转型之路。
华东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勘测设计院之一,为国家大型综合性甲级勘测设计研究单位,业务范围包括水电与新能源、城乡建设、生态与环境等领域,努力打造具有工程全过程智慧化服务能力的一流国际工程公司。

在华东院的调研学习中,浙江队对华东院在“双碳”背景下的工作重心有了初步了解。在3060的背景下,华东院主要关注能源规划以及新型电力系统。自2016年开始,华东院进行能源规划的相关工作,华东电网主要是受端电网,接收西南地区、三北地区的水电受入。新能源对新型电网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电力系统在区外来电大规模增加,区内的核电也在大规模的增加,风光新能源大规模也有大规模介入。在这种情况下,华东院做了大量储能工程及设施,例如电化学、压缩空气以及氢能等。同时,华东院也注重能源规划及分析,例如对各类能源做小型微网,在微网内做各个电源的配置、优化,进行整个电力系统的费用限制,以达到最优状态。除此之外,华东院也在积极开拓新方向,例如压缩空气、氢能规划设计。华东院通过与企业合作规划和设计,开展氢储能与天然气的混合产气等新型能源工作,研究未来新能源对区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对电网的影响。

随后,浙江队前往浙江院进行参观调研。浙江院在百万千瓦燃煤机组、特高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大跨越输电、智能变电站、风力发电、柔性直流、烟气清洁排放等设计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载入中国电力建设史册的数十项“第一”。

浙江院能源双碳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规划咨询、双碳咨询、课题研究和评审评估的工作,城乡区域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能源双碳”解决方案,片区综合开发咨询、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工作。在双碳咨询业务中针对绍兴市双碳目标下的能源供给系统优化研究,给出双碳目标下能源供给系统优化指南。在能源双碳规划研究中针对建德市实际情况,打造浙西储能中心规划方案。除此之外,浙江院对湖州“生态+电力”示范城市建设“十四五”发展专题研究,打造全国首个“生态+电力”示范城市。浙江院还全程参与浙江省未来社区研究及创建工作,是浙江省未来社区发展研究中心和产业联盟双成员单位。浙江院业务类型覆盖范围广,为双碳相关战略研究提供有力支持,也为国家完成双碳目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章 人民电业为人民,国家电网新答卷浙江队前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进行调研参观,深入学习电网公司在“双碳”背景下的新答卷。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重点建设钱塘江换流站。塘江换流站起始于四川的凉山州,经过五省直辖市,然后到达杭州的钱塘江,总长大约2140公里。其工程意义有四个,第一是保证了白鹤滩水电站的接入,以及电力系统的可靠输出;第二是促进了风电水电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地方新能源的开发和消费的良性循环,满足浙江超预期增长的负荷需求;第三是响应国家的政策需求,按照公司的负荷预算,预计在2023年负荷缺口在9600MW左右,到2025年在16000MW左右,在负荷缺口高速增长的现状下建立了钱塘江换流站;第四是在能源结构上替代了传统的煤炭,抑制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环境效益显著。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作为公司的研究机构和科研支撑机构,支撑公司开展了新型电力系统实施方案,双碳实施方案,电价政策机制研究和能源经济能效提升等工作,在服务中政府政策制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经研院与浙江队分享了以碳看电——快演进下的“稳”需求、以电看碳——老思路下的“新”路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推进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深化低碳发展实践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四个方面的以碳电视角下思考浙江高质量达峰的主题汇报,让实践队对浙江“双碳”工作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始终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初心,勇担“红船精神·电力传承”使命,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担起保障电力供应和服务“双碳”目标两个使命,以“引领清洁低碳发展,助力嘉兴蝶变跃升”为主题,以打造“能源消费革命先行地”和“电力营商环境最优市”为主线,聚焦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推进电网转型发展,聚焦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公司转型发展,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保障,全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示范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块”。
第三篇章 红船精神电力传承,乡村振兴成效初见浙江队前往国网桐乡供电公司、乌镇能源互联网主题馆、陈庄村智能物联台区、乌镇数智化供电所、国网海宁供电公司、尖山绿色低碳工业园、海宁尖山城市客厅、海宁凤凰换流站以及海宁袁花镇长啸村进行调研学习,深入基层调研电力乡村振兴。
在桐乡,桐乡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成效显著。乌镇能源互联主题馆临近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打造为先进理念传播地、科技创新示范地、前沿技术交流地、首创成果展示地、优秀项目孵化地和科普教育实践地,是国家电网对外展示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窗口,也为浙江省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增添力量。

在陈庄村智能物联台区与乌镇数智化供电所,实践队深入基层,调研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陈庄村作为浙江省首个农村智能物联台区,实现了台区变压器、低压配电网网络拓扑关系动态识别,电能质量智能监测,多表采集用能分析,增加了客户能效管理、绿电实时消纳等功能,成为国网浙江电力分层分区推进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的重要探索。实时快速的智慧电力服务也为村中的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更是体现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思想。乌镇供电所为客户、为政府、为社会表后服务公司管理线上电力报修、故障智能分区、工单线上管控、维修质量监督、服务队伍管理五项服务,遍历用户生活,提高日常抢修效率。通过数值化智能技术融入基层电网设备,大大方便人民生活,实现人民电业为人民。

在海宁,浙江队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尖山示范区进行了调研学习。2021年国家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是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后,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和海宁市人民政府快速响应,率先在尖山挂牌成立了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和浙江省首个“绿色低碳工业园示范区”,区内含有高比例的光伏、风力、生物质等新能源电源,其中光伏渗透率已达到96.81%,新能源累计发电量占尖山新区全社会用电量的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配有新型分布式和集中式储能电站及柔性直流换流站、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等,建立了具有灵活负荷可调可控的需求响应资源池,可实现电力需求即时满足的多种可能性。预计到十四五末,海宁全域光伏装机含量将达到180万千瓦。

此外,浙江队前往“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示范区海宁袁花镇长啸村进行基层乡村调研。长啸村通过“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国内首个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长啸村精品线路沿线电力线路改造,“渔光互补”及水上光+光伏建筑一体化+储能+风光绿色照明+光伏座椅+光拉桶等绿色能源产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有卓有成效。
通过本次浙江调研,实践队员对“双碳”及乡村振兴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在与交流过程中对自己的个人职业规划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身为华中大电气学子的我们,更要不负时代重任,披荆斩棘,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开拓奋进;要学好科学知识,练就本领,为青春远航集聚动力,为青春搏击积蓄能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