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非遗正版权益,筑牢文化保护防线 ——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探访武汉市高龙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彭文乐
守护非遗正版权益,筑牢文化保护防线 ——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探访武汉市高龙博物馆

(图片1)
抵达高龙博物馆纪实
 

(图片2)
许老师向我们介绍馆内主要布局纪实(拍 张浩源)
 
在6月27日上午,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社会实践RA004小,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正式访问高龙博物馆。
  高龙博物馆坐落在武汉市汉阳区,这里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更是传统文化的宝库。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馆内陈列的文物相得益彰。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该馆目前馆藏文物数量达到 359余件,其中有三件汉绣作品,汉绣作品跨越了从明清时期到近现代的漫长岁月,展现了汉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脉络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被一幅幅精美的汉绣作品深深吸引。其中一幅名为《凤凰牡丹》的汉绣屏风,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这幅作品采用了传统的汉绣针法,如平针、滚针、打籽针等,绣制出的凤凰栩栩如生,羽毛层次分明,牡丹花色彩鲜艳,花瓣娇嫩欲滴。讲解员告诉我们,汉绣的一大特色是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善于运用红、黄、蓝、绿等大色块进行搭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幅作品正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体现,绣工精湛,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绣娘的心血与智慧。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如何辨别汉绣的真伪与优劣。讲解员指出,汉绣的针脚要均匀细密,线条流畅自然,这是判断其工艺水平的重要标准。此外,汉绣的图案设计也极为讲究,通常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常见的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在辨别汉绣时,还需注意其使用的材料,真正的汉绣多采用天然蚕丝作为绣线,手感柔软且光泽度好,而劣质的汉绣则可能使用化学纤维,手感粗糙,色彩也容易褪色。汉绣的针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特色如下:
- 针法种类丰富:汉绣涵盖了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等多种针法。这些针法的灵活运用,使得汉绣作品能够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 核心针法独特:汉绣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这种针法使得绣品色彩分层细腻,对比鲜明,呈现出一种奢华而热烈的艺术氛围。
- 针脚整齐有力:汉绣的针脚果断有力,图案边缘平整如裁,被誉为“齐针”。这种针法充分彰显了绣工严谨的工艺精神。
- 立体感强:汉绣在绣制过程中,常自外围起始,层层递进,直至铺满整个绣面。同时,根据绣品的材质与图案之异,灵活运用垫针绣、铺针绣、纹针绣、游针绣、关针绣、润针绣、凸针绣、堆金绣、双面绣等多种针法,使得绣品立体感极强。
- 色彩表现力强:汉绣善于运用红、黄、蓝、绿等大色块进行搭配,色彩浓艳,对比强烈。通过分层破色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颜色由浅到深或者由深到浅,层层递进,呈现出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
- 施针灵活、调色柔和:在汉绣装饰艺术品中,多用外掺,且同色系中施针灵活、调色柔和。
- 盘金盘银绣法特色明显:盘金盘银绣法是汉绣针法的一大特色,善用金线银线勾边,使绣品更加华丽。
  参观结束后,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博物馆。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对汉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我们深知,汉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需要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去传承、去弘扬,让这一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江涛依旧映初心,江城红韵代代传
  • 江涛依旧映初心,江城红韵代代传
  • 7月6日至7月12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从汉口出发,正式开启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实践活动
  • 08-11
  • 探文脉,融情智,绽活力
  • 探文脉,融情智,绽活力
  • 2025年8月7日,西部梦想协会蜀光支教队在四川珙县底洞镇以“探寻文化,拓展思维”为主题,精心设计了系列特色课程。
  •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