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涛依旧映初心,江城红韵代代传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7月6日至7月12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从汉口出发,正式开启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实践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实践中,队员们将依次探访江汉关博物馆、二七纪念馆、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及辛亥革命博物馆等地,通过实地参观、互动学习等形式,深入了解武汉红色文化资源,感受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红色摇篮”汉口

(江汉关博物馆 杜昭航摄)

         7月6日,实践团队首站抵达江汉关博物馆。这座曾是武汉海关大楼的古典建筑是武汉百年发展的一个缩影,以照片、银锭等重要文物为基础,结合历史图文资料、海关场景复原、三维成像等多种方式,全景展示了武汉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百年历史沧桑与现代辉煌一览无余。
        在二七纪念馆,队员们深入了解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看见中国工人阶级的不朽革命精魂。在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队员们踏寻炽热的红色脉搏:于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的红砖小楼里了解大革命失败后党的重要决策过程;于八七会议旧址中切身感受革命青年在危急关头的责任担当;于宋庆龄故居内深入体会这位杰出女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


“首义之城”武昌
          7月9日,实践团队跨过长江,转赴武昌,探寻“首义之城”的红色足迹。
         在武汉长江大桥区域,队员们登上桥头堡的观景平台,长江的浩荡与大桥的雄浑尽收眼底。建桥纪念碑基座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毛体题词在岁月的侵蚀下依旧遒劲有力。这座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钢铁巨龙,在六十五年的风雨洗礼中,始终以挺拔的姿态横跨天堑,成为武汉最醒目的城市名片,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奋斗记忆。

(实践团队队员在建桥纪念碑旁合影留念  周杰摄)

         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团队通过沉浸式游览,系统了解了从晚清社会变革到武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进程,声光电技术营造的历史场景让队员们仿佛亲历了1911年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起义。走出博物馆时,夕阳下的首义广场宁静祥和,孩子们在追逐嬉戏,老人们悠闲散步。面对这盛世图景,实践队员们无不为之动容。百年前的革命先烈们虽未能亲眼见证今日的和平繁荣,但他们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已然化作不朽的精神丰碑,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砥砺前行。

(辛亥革命博物院  鲍妍卓摄)

         实践团队还特别注意到,在各处博物馆内都活跃着一批“小小讲解员”,孩子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历史,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生动地诠释着新时代中国青少年昂扬向上的精神,红色血脉的传承依旧生机勃勃。
         在总结分享会上,队员们用“红色地图”串联起七天的研学轨迹,通过照片、视频对比了汉口租界、二七罢工旧址等地的今昔变迁:从汉口的抗争记忆到武昌的革命烽火,从二七烈士的铮铮铁骨到长江大桥建设者的壮志豪情。队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体悟中国百年发展的波澜壮阔,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革命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丨鲍妍卓
图片丨鲍妍卓 杜昭航 周杰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江涛依旧映初心,江城红韵代代传
  • 江涛依旧映初心,江城红韵代代传
  • 7月6日至7月12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从汉口出发,正式开启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实践活动
  • 08-11
  • 探文脉,融情智,绽活力
  • 探文脉,融情智,绽活力
  • 2025年8月7日,西部梦想协会蜀光支教队在四川珙县底洞镇以“探寻文化,拓展思维”为主题,精心设计了系列特色课程。
  •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