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晴川学院团队赴恩施:燃动文化热情,在博物馆开启一场非遗传承的奇幻冒险!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
    来源:武汉晴川学院”寻梦恩施,探访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余海岚

  武汉晴川学院 “寻梦恩施,探访非遗” 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着传承民族文化的热忱,于2025 年6 月 25日奔赴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团队成员将深入当地博物馆、土司城等文化地标,通过实地走访、深度研习等方式,探寻非遗历史根脉与当代价值,以青年视角与创新思维,为传统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对话馆长:从博物致知到非遗传承

  6 月 27 日,“寻梦恩施,探访非遗” 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恩施州博物馆,开启与千年文明的深度对话。这座有着巴楚文化厚重底蕴的历史殿堂,将见证青年学子探寻非遗文化的实践征程。

  该博物馆凭借丰富的展陈与多元的文化交流,成为展现恩施历史、生态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成员通过前期精心筹备与多方协调,有幸获得了与恩施州博物馆孙喜馆长面对面深入交流的珍贵机会,深入研讨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多元路径。

  图为实践团队与恩施洲博物馆孙喜馆长对话。董杨 供图

  在交流中得知,孙馆长自 2008 年投身博物馆工作,至今已 17 年。谈及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他表示:"在文物修复上,借助 3D 扫描建模、纳米修复材料等技术,让青铜器、铠甲、民俗织锦等文物重焕生机。文物保护正是科技与匠心的结合。"此外,博物馆通过创新 AI 导览系统、规划 "数字孪生博物馆" 实现元宇宙观展,还开展联展活动。

  孙喜馆长强调,博物馆是文化传承创新平台,将以多元方式推动恩施非遗文化传播,让其走进大众视野。

  孙馆长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传递了专业知识与实操建议,让团队在恩施文化的挖掘与传播上收获颇丰。

博物馆叙事:解码非遗的文化传承密码

  在与孙馆长交流结束后,团队成员怀着对恩施非遗文化更深的期待,将探索的脚步聚焦于承载着土家文化密码的特色展区。

  摄影组手持专业设备穿梭展厅,对西兰卡普、傩面具等非遗展品进行影像采集。设计专业同学拍照提取纹样,文字组同步记录寓意与工序,视频组依脚本完成全景至特写的多维拍摄。采集时,成员结合展品说明与馆长分享,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团队分工协作,用镜头与文字留存非遗魅力,为文化传播奠定基础。

  ​图为恩施洲博物馆西兰卡普展区局部 董杨 供图

  此外,博物馆内 "武陵足音" 展厅以远古石器、青铜器物及土苗民族服饰手工艺品,串联起从人类起源到民俗风情的历史;"恩施记忆" 展厅通过文物、图片与场景复原,再现近代革命奋斗历程;"生态恩施" 展厅全方位展示 "鄂西林海"" 华中药库 ""世界硒都" 的生态风貌。这些展陈内容,都成为团队探寻非遗文化根源的重要注脚。

建筑榫卯间的文明传承:土司城垣的记忆

  随后,“寻梦恩施,探访非遗” 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恩施土司城,探寻其建筑与文化精髓。土司城作为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古建筑群,承载着土家族六百余年土司制度记忆,历史可追溯至元朝。城内九进堂、廪君祠、吊脚楼等建筑,融合多民族智慧,尽显独特风格与深厚文化底蕴。

  图为恩施土司城建筑 黄文杰 供图

  团队在土司城随机采访游客时,交流氛围热烈。当问及吸引之处,游客们踊跃分享九进堂、廪君祠等建筑,言语间满是对其文化魅力的认可。还有游客表示,参观宗教建筑时,通过壁画、雕像和讲解,深入了解了廪君传说,对土家族信仰体系及艺术底蕴有了全新认识。​

  图为“寻梦恩施,探访非遗”实践团与馆长合影 董杨 供图

  此次恩施之行,武汉晴川学院 “寻梦恩施,探访非遗” 实践团队在博物馆与土司城的探索中,深入领略恩施非遗文化底蕴。通过与孙喜馆长交流及实地调研,团队明确非遗保护传承方向。成员们将以敬畏之心,用青年力量推动恩施非遗文化传播创新,让这份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探文脉,融情智,绽活力
  • 探文脉,融情智,绽活力
  • 2025年8月7日,西部梦想协会蜀光支教队在四川珙县底洞镇以“探寻文化,拓展思维”为主题,精心设计了系列特色课程。
  • 08-10
  • 塑山河,绘光影,听心声
  • 塑山河,绘光影,听心声
  • 8月5日,西部梦想协会蜀光支教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系列兴趣课程。课堂巧妙融合了科学手工、素描绘画与音乐欣赏,带领孩子
  •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