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春力量,守护儿童成长

作者:黄霓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进一步开展儿童全面性教育活动,呵护儿童健康成长,在2024年7月15日到8月10日暑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迹计划”实践队针对性的开展了青春期性教育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包括问卷、访谈、学校授课、海报、展板宣传等,这段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活动时间,是实践队员们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使队员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为了设计出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性教育课堂,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2024年7月15日到7月25日期间,实践队成员分别在青岛、枣庄、淄博、威海等山东省多个地市展开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都表示为中学生提供相关性教育十分重要,但学校迫于社会舆论和升学压力,不能进行较为深入的性教育,教授的知识往往只浮于表面;而家长层面,则说道家长自己在孩子的性教育方面有所欠缺,主要是很多问题自己难以启齿,不懂得如何向孩子表达。另外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年龄过小,在小学期间不宜进行性教育内容,因此并未开展过性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青少年都具备一些基本的性知识,但多是通过网络知道的,这可能会为青少年提供错误的知识而对其行为造成误导,从而影响了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
根据以上调查背景,我们分析了当前性教育的供需矛盾,设计了一系列性教育课程。作为初步的实践,我们于2024年8月1日到8月10日期间在山东省淄博市杨寨中心小学展开了一系列青春期教育课程,包括平等与尊重、青春期启蒙、情绪的变化与沟通、认识自己与保护自己、我与我的朋友、我和我的家人、面对暴力等具体课程。这不仅要求我们全面、深入的了解儿童全面性教育知识,也对我们的教学技能、授课技巧等提出了要求。在初课堂中,我们为了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分别围绕“性别角色”“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终让同学们形成这样一个观念——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男孩样”和“女孩样”,我们只需尊重生命本身的需求和期望就好。考虑到课堂的实际情况,我们又增加了许多互动环节,例如给同学们播放一个小短片,让同学们根据短片内容思考并探讨一下自己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刻板印象问题。在课堂的开始,我们首先介绍了本次课堂的内容和目的,向同学们做了一个简短的说明。然后以小游戏为开头,假设同学们眼前有两张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分别为粉色和蓝色,请同学们选择一种颜色代表女生,另一种代表男生,并在相应便利贴上写下自己认为的男生或女生的性格特点。大部分同学都认为粉色应该代表女生,蓝色应该代表男生,女生的性格一般是温柔、敏感的,男生一般勇敢、果断一些。随后我们就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引入刻板印象与性别偏见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课程的最后,我们向同学们传达了不要被刻板印象束缚,要勇敢做自己的理念。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性教育课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敏轩 供图
“全面性教育应充分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倡导每一个儿童都享有健康、教育、信息平等和不被歧视的权利。”陈玮院长说。近年来,性侵的恶性案件呈现高发态势,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其中受害者呈低龄化趋势,从2018年媒体曝光的性侵案件可见,被性侵受害者为儿童的比例明显增加。为预防和杜绝此类案件发生,我们认为普及儿童全面性教育十分必要。全面性教育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及价值观,层层递进,应该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认识两性关系。这就要求全面性教育贯穿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而不是在某一阶段就能完成的。
多年来,性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活动,我认识到当前有许多人都在为推广儿童全面性教育而努力,但是社会的观念和态度,以及传统的道德观念往往影响了儿童性教育的推广和实施,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许多人的偏见,却可以走进学校和家庭,让更多人了解性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开展儿童性教育的正确方法,为推广性教育、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发布时间:2024-08-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