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学子三下乡:访秋白之故居,破普世之成见

作者:王陈丽 来源:苏州大学
一.聆听先辈事迹
事实上,所谓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进入场馆内,实践团成员就被矗立在大厅的铜像所吸引。瞿秋白先生的铜像直直地望向前方,背后是其所作诗篇:“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纪念馆的巧妙设计将瞿秋白先生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的那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凸显出来。
瞿秋白纪念馆并没有以刻意的手段去渲染瞿秋白作为革命英雄的伟大与苦难。而是以一卷卷书册,一沓沓笔记,一摞摞报告自然而然地诉说瞿秋白的理论素养;观众简朴的桌椅,带绣的钢笔,破旧的皮包等也无一不在吐露着瞿秋白两袖清风的工作作风。
瞿秋白纪念馆的陈列逻辑并不复杂,其以瞿秋白先生一生的生平发展为线索,辅以对其理论著作和政治动向的展示与讲述。实践团的成员也发现,相较于神化革命英雄人物,纪念馆选择了真实与坦率。在将瞿秋白的成就客观陈述时,也对瞿秋白对自身曾在思想追求、甚至是革命道路上出现的动摇和失误进行了如实的展现。瞿秋白并不是一个停留在自我成就温床上的人,他始终处在不断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纠正当中,但同时保持着对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信任。而这样的节操与信仰也使得瞿秋白既没有走向极左也没有走向极右,他始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方式不断的审视着中国革命的动向与发展。就实践团成员的理论考察与学习来看,瞿秋白这种坚持自我追问,自我革命的态度恰恰是秉持了马克思主义中“扬弃”的理论精神,而这也是我们当代的青年学子应当学习并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踏寻先辈足迹
在瞿秋白纪念馆的旁边便是瞿秋白少年时所居住的故所。秋白的故居是一间典型的江南水乡四进老宅。修建于清朝,原是瞿家的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宅院。瞿秋白一家在家道中落后搬至于此。
瞿秋白故居还原了瞿秋白生活的场景,从厅堂到后屋,展现了瞿秋白一家人在此处的生活。瞿秋白故居主要分为东西两院,且越往里面走,地势越高,寓意为步步高升。团队成员移步至故居最后发现瞿秋白的卧室在一个隔间内。一张简陋的单人床,一张木桌便是瞿秋白卧室的全部了。团队成员邹砚秋打趣到:“瞿秋白这床堪比我高中宿舍的单人床。”很难想象,一个正值壮年,身形高挑的男子是如何蜷居于这方寸之间的;更难想象的是,在这狭隘的空间当中成长出了一位世人敬仰的革命英雄。
瞿秋白先生既是民族英雄,也是人民中的一份子。作为领导人,他始终不忘来路,牢记归处。以理论指引实践,以实践修正理论。高举理想的火炬以指引中国革命和民族前行的道路。他伟大,他也平凡。他平凡的经受过命运的摧折,也平凡的享受过命运施舍的幸福。他应当是每一位青年学习的榜样,以自我浇筑大我,以青春拥抱伟大,以不变的信仰于人生的逆旅之中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2-09-04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大学生新闻推荐
  • 追溯革命史,树立强农志:华中农业大学园林院师生赴宜
  • 音戏双响,文化传承
  • 三下乡
  • 三下乡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关于留守儿童的心得体会
  • 08-13
  • 城市烟火气回归 小店经济日渐“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