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剪纸之美,妙手无双

为深入了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莲剪纸”的文化内涵和保护传承状况,2022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小队来到日照市文化馆参访学习,深入探索“五莲剪纸”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路径。

在市文化馆“日照非遗传习大课堂”上,“五莲剪纸”传承人辛彦玲老师正在为小朋友们上剪纸课。今天讲解的主要内容是剪裁老虎。老师简要讲解了剪纸过程中的剪纸语言,即各种各样的纹路装饰,并进行了无底稿剪裁的示范。老师表示,无底稿剪裁虽能在裁剪过程中脱离底稿的束缚,充分的进行创新,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却过于困难。于是老师便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底稿以供使用。实践队员和小朋友们便开始了体验,老师在旁给予指导。“先将底稿与折叠好的红纸用订书机订在一起,之后才是裁剪的时间,要从里面的部分剪起,然后再剪外边的轮廓,否则底稿就从红纸上掉下来了。”老师提醒道。尽管动作不熟练,但队员们依旧认真地进行着裁剪。随着动作的进行,一个个虎头状的作品渐渐浮出水面。在完成了基本的裁剪后,队员们还在虎头上剪出了不同于底稿的花纹装饰,加入了自己的元素,望着这略显稚嫩但又独一无二的作品,队员们纷纷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课程结束后,实践队员采访了老师。辛老师表示,她从小便对剪纸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家族传承的氛围下,于八年前开始了系统的学习。每逢过年、结婚等喜事,人们都要靠着剪纸技艺来制作窗花、喜字等装饰,但这些纸制品最大的问题便是易破碎,长期保存难度大,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边这样不幸流失了。因此老师特别着重于作品的保存,用玻璃框架将完成的剪纸作品装裱起来,便于保存;就算多年过去,纸本身的颜色也许会发生改变,但这个剪纸作品仍会保留在框架里。老师回忆道,在她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进行着练习,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在进行对称折叠、文字剪纸设计中总会犯错,这便使得剪出来的作品会出现文字倒置的情况。为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一方面进行了反复的练习,另一方面拜访过武汉、五莲等地在剪纸领域有着较高造诣的老人家,同时也会与剪纸爱好者们进行经验交流,以此取长补短、精进自我。
海洋文化是日照地区剪纸的特色。因此老师在进行创作时除了传统的元素外,更加侧重将海洋元素加入到作品中。因此,年年有余、一帆风顺等带有鱼、帆船等元素的作品更是老师的拿手好戏。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提高,像老师这样的传承人积极配合市非遗中心的工作,进行作品的制作、宣传。在多方的努力下,剪纸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作品的销量也越来越好,老师也在朋友圈开起了网店以此来扩大宣传和销售范围。
部分学习剪纸的人会急于求成,但剪纸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传统文化是一个沉淀的过程,需要慢慢的去体验。老师表示她的创作多取材自生活,她会留意身边的事物,哪怕是小到一片落叶也能激发起老师的灵感,以此为基础,加上其他的元素便可产出一副精致的作品。因此,老师多次强调“要做生活中的有些人”,这也是老师对孩子们的要求。
随后队员们也对家长以及活动组织者进行了采访。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欢迎此类宣讲活动,在增进亲子间感情的同时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借此机会了解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活动的组织者也表示,在经数年的发展后,对于非遗的宣传已形成了系列活动,加大了非遗进校园、进社会的力度,同时也在抖音等主流媒体上建立了自己的频道。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会存在小问题,但总体来看依旧是瑕不掩瑜,收获颇丰。
剪纸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它的发展、它的创新,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走进它、感受它,感受剪纸的乐趣,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此次探查之旅,队员们加深了对剪纸的认识,以亲身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有利于非遗的传承,同时为今后进一步的探查打下了基础。


文字:于意
图片:非遗探查小队队员
时间:2022-01-27 作者:张会钊 来源:张会钊 关注: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艾伦中央民族大学附中艾伦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校花崔珍珍中国传媒大学校花崔珍珍
中国传媒大学王梦瑶中国传媒大学王梦瑶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程爽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