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石市桂花湾社区暑期托管班社会实践心得
一、以心换心,筑牢师生联结
(一)洞察学生百态
托管班里,孩子们性格各异。我习惯在课堂观察他们的互动模式,课间留意其行为细节。活泼好动的孩子,思维活跃却易分心,需巧妙引导聚焦学习;内向腼腆的孩子,沉默背后藏着细腻心思,一句鼓励、一次倾听,就能慢慢打开他们的心扉。通过日常观察与交流,我为每个孩子“画像”,管理也更具针对性。
(二)共筑规则共识
规则不是老师单方面的“指令”,而是师生共同的约定。我会组织“班级规则讨论会”,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从作业完成、课堂纪律到课间安全,大家一起梳理需求、制定标准。当孩子们参与规则制定,对“按时交作业”“保持教室整洁”等要求,理解更深刻,遵守也更自觉。
(三)关注成长细节
学习上,我定期检查作业进度,发现有孩子被难题困住,就利用课后时间单独辅导,从基础内容抓起,帮他们重建学习信心。生活里,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情绪波动。有学生生病时,递上温水、轻声关心;遇到情绪低落的孩子,耐心陪他们聊聊,给予安慰和建议。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能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师生距离也越拉越近。
二、依规而行,锚定管理底线
(一)明晰规则框架
围绕学习、纪律、卫生,我和孩子们一起制定清晰规则:按时完成作业、课堂认真听讲、保持教室整洁等。同时细化奖惩,说不文明用语、破坏纪律,会扣除“行为积分”;遵守规则、表现突出,每天有表扬,每周有奖励(如小贴纸、优先选图书等 )。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清楚“可为”与“不可为”。
(二)坚守执行公平
规则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是一视同仁。托管期间,不管是表现优秀的孩子,还是平时调皮些的,违反规则都要按制度处理。有一次,成绩好的学生作业时说脏话、顶撞老师,我依规批评教育、扣除积分。公平执行规则,让孩子们明白“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班级秩序也更稳固。
三、实践反思
在托管班管理中,我深知“严”与“爱”需平衡。规则是底线,要刚性执行;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需柔性传递。未来,我会继续优化管理方式,既用规则守护班级秩序,又以真心滋养孩子成长,让托管班成为他们暑期里收获知识、温暖与成长的小天地。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