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生,润物无声—向美而生调研团实践有感

作者:张以欣 段敬茹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2020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提出相应目标: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一零年前后的美育课堂(也就是我在小学时的美育课堂),存在数量较少、内容较单一的问题,到了中学,通常意义下的美育课,比如音乐、美术又常常被主课占用,美育教育的地位在应试课程中一落千丈、名不副实。

  而随着二一年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及相关文件的发布,美育教育重现在大众视野之下,被大众接受与再阐述,诚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依据中央相关的美育文件,秉承着对于美育形态、变革的好奇,团队开展了针对美育现状的线下调研。本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学校、发放问卷、实地采访等形式深入探究山东省部分省市的美育现状。首先我们走访学校,向教师与学生发放问卷并收集关于现行美育教育的评价和预期。而后我们也针对学校周边的美育机构进行统计与访谈,学校附近美育机构的密度与质量也可以反映出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美育政策的落实情况。

  关于美育教育,美育工作,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是这样阐述美育工作的地位的“美育工作就是认真规划和设计好让孩子们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方式巩固学的效果,才能够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及五育并举”。现在学校美育工作不能有效推进、不能取得预期成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认识到美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美育是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和创新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它与人的创造性思维又有着直接的关系。美育在体现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同时,又鼓励艺术实践活动用全新的方式去进行,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就调研中期观察到的美育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在美育与双减政策加持下,美育基本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成为学生对美的最早的认知。

  团队的美育调研不仅仅是关乎政策是否落地的调研,我们也同样在观察美育城乡差异,美育机构是否多元规范以及学校依据时代变化的改革。最后我们旨在建立美育支教系统,尽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感。
 

发布时间:2022-09-06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