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湖北医药学院“只此青绿”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在丹江口大坝公园、汉水文化公园等地,开展以“共护碧水青山,共筑生态家园”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生态问卷调研、“垃圾分类飞行棋”等游戏,传递保水护水、低碳生活理念,让生态保护融入市民日常。
问卷调研:在交流中播撒环保种子
实践队首站选定丹江口大坝公园与汉水文化公园,两地紧邻库区、市民活动频繁,是收集生态反馈的优选点位。清晨,队员们迅速搭起印有“共护碧水青山”的蓝色帐篷,将问卷、环保手册整齐摆放后,便主动分散到人群中。“叔叔阿姨,您好!我们是湖北医药学院‘只此青绿’实践队的,能耽误您两分钟填写问卷吗?一起聊聊咱丹江口的生态变化!”队员们带着笑容上前,语气亲切。问卷设计巧妙,既包含“库区水质是否改善”等生态现状问题,又穿插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科普内容,市民填写问卷时,队员还会实时答疑,让大家在思考家乡生态的同时,轻松掌握环保知识。

图为市民填写生态环境调查问卷。刘馨妍 供图
丹江口水库护水员王叔叔认真填完问卷,望着丹江口水库,感慨道:“咱丹江口的水一直这么清,多亏了大家的守护!不过垃圾分类这些新事儿,我们确实得向你们年轻人多学学,你们这活动搞得好!”这场调研不仅让环保理念在轻松的交流中悄然传递,更让实践队收获了来自市民的真诚认可——从护水员的肯定,到普通市民的积极反馈,再到对后续活动的期待,这些都化作实践队继续推进生态科普的动力,也让队员们更坚定了用青春力量助力库区生态保护的决心。
游戏互动:让绿色理念“玩”进心中
公园广场上,“垃圾分类飞行棋”游戏区人气爆棚。彩色棋盘上,标注着各类环保任务与“陷阱”,玩家通过甩骰子决定步数,踩到对应格子,就得回答环保问题,“厨余垃圾有哪些?”“用过的卫生纸属于什么垃圾?”等题目,把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知识融入其中,小朋友们围坐掷骰,在“走格子”里牢记绿色生活要点。

图为志愿者们与小朋友进行垃圾分类飞行棋小游戏。周哲瑞 供图
小朋友乐乐掷到“垃圾分类”格,兴奋抢答:“电池是有害垃圾!”周围围观的市民与其他小朋友便自发响起热烈掌声,队员还当场给他贴上了“环保小达人”贴纸。乐乐妈妈站在一旁,笑着向身边志愿者感慨:“平时在家我反复教他分垃圾类别,他要么敷衍应付,要么故意弄错,没想到今天玩游戏这么上心,不仅答得又快又准,还主动说以后家里的垃圾要他来分!”这场游戏让绿色理念挣脱说教外壳,变成老少皆宜的欢乐实践,实现“以玩促学、以学促行”的目的。
青春回望:接续生态守护接力棒

图为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与志愿者合照。钱勤 供图
从公园到社区,实践队把生态保护拆解成市民可参与的“小事”。返程路上,队长刘馨妍说:“我们是‘只此青绿’,更是生态火种!”车窗外,丹江口水库的景色渐渐远去,但“只此青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群来自湖北医药学院的青年学子,用一天的实践,让环保理念在丹江口落地生根。(通讯员 钱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