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当只此青绿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整理行囊告别时,这段扎根十堰的实践时光已在生态保护的画卷上落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丹江口水库边的采样记录、垃圾分类宣讲时的热烈互动、自制净水器里的清澈水流,都化作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实步履。而“守护生态家园,共筑绿色未来”的初心,也在汗水与碧波的相映中,成为这支队伍续写环保篇章的坚定信念。
丹江口调研:以专业之眼,探源碧水密码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的命脉,守护它的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9名队员带着这句话奔赴丹江口水库岸边,潜心学习生态保护知识,在与当地居民的交谈中收集生态保护的一线信息。问卷上的每一个勾选,都承载着对"清水绿岸"的执着——他们不仅是生态保护的学习者,更是用专业视野为水源保护提供青年视角的践行者。
垃圾分类:以宣讲之力,激活社区共识

在十堰市人民广场、高校园社区的垃圾分类宣讲会上,队员们化身“环保讲解员”。通过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互动问答小游戏,把“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分类标准讲得通俗易懂。居民们从最初的“分不清”到主动提问“旧电池该扔哪类”,再到分享自家的分类小窍门,一场场对话让环保常识从宣传册走进日常生活,让“垃圾分类”从口号变成社区里的自觉行动。
废物利用:以巧思之手,赋予废品新生

一丢书屋内的“废物改造工坊”里,快递纸箱、塑料瓶、旧报纸等不起眼的废品,在小朋友和队员的手中焕发新生命。纸箱制成3D眼镜,报纸变成花朵、笔筒……指尖的创意让“无用”变“有用”,不仅传递了“节约资源”的理念,更让大家在动手过程中发现:环保可以很有趣,生活中的小细节也能为生态保护添力。
植物拓印:以自然之美,播撒绿色种子

社区活动现场,队员带领孩子们将叶片平贴在帆布袋上,用锤子轻轻敲打,叶脉的纹路、花朵的轮廓便清晰地拓印在布料上,变成独一无二的“环保袋”。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欢呼,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悄悄种下“珍惜植物、爱护自然”的种子——原来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是这样温柔的体验。
生物多样性粘土DIY:守护丹江口,共护清水源

志愿者们先向孩子们展示水库清澈水样,讲解其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重要性,介绍水域里灵动鱼虾、水草等多样生物。接着,让孩子们用粘土创作 “丹江口生态世界”,捏出水库轮廓、水生生物 。过程中引导思考:污染会对生物造成哪些伤害呢?借小手创意,传递丹江口水质优越价值,播撒护水爱水种子,守护清水源~
自制净水器:以实践之趣,深化节水认知

“大家看,砂石能过滤杂质,活性炭可以吸附异味……”在京中实验中学的课堂上,队员们手把手教孩子们组装简易净水器。当浑浊的水顺着装置缓缓流下,变成清澈的水滴滴落时,教室里响起阵阵惊叹。从“认识水循环”到“亲手净化污水”,再到集体宣誓“守护丹江口、节约每滴水”,孩子们在趣味实践中理解了“水资源保护”的意义,让“节水护水”的理念从认知变成坚定的行动承诺。
这个夏天,湖北医药学院“只此青绿”实践队的21名队员,用脚步丈量生态保护的土地,用行动传递绿色理念。从丹江口的水样到社区的分类桶,从拓印的叶片到净化的清水,他们以青春之力,在共护碧水青山的画卷上,写下了属于湖医药青年的生动注脚。而这份对生态保护的热忱,还将继续传递,激励更多人加入守护绿水青山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