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行黄河:三黄文脉与生态华章的青春解码 ——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相关要求的大背景下,为服务研究生铸魂育人,进一步拓展研究生教育实践育人的空间与阵地,学位中心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联盟,共同组织研究生开展新时代伟大变革暑期实践活动。在 “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的时代浪潮中,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积极响应号召,体验感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与伟大成就。于 2025 年暑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组建实践团队,奔赴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并深入多个历史文化遗迹。团队围绕 “研兴文化” 与 “研护生态” 两大专题,开展了意义深远、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育人大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扬帆理想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与量。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这里乃 “研兴文化” 实践活动的重要场域。在习近平总书记 2019 年视察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的临河广场旧址,黄河、黄土、炎黄 “三黄” 文化相互交织,尽显其博大精深之内涵。团队成员信步于垂柳依依的湖畔,远处黄河水势雄浑,浑黄的波涛在日光下闪烁着粼粼金光,生动演绎着中华民族奔腾不息的生命力。岸边芦苇摇曳生姿,水鸟翩跹起舞,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相得益彰,令成员们不禁遐思千年黄河文明如何于此孕育、赓续。
随后,团队踏入黄河地质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恰似一部无言的黄河地质史书,凭借丰富的地质标本、详实的图文资料,以及别具一格的窑洞设计、现代化的科技互动手段,系统展现了二百六十万年来黄河、黄土及黄淮平原的形成与嬗变历程。馆内多个主题展厅,辅以地貌模型、古土壤序列,全方位、深层次地揭示了黄河地质文化的奥秘。研究生们仔细端详、热烈研讨,积极汲取黄河地质文化的滋养,探寻地质变迁背后的文化脉络,为后续开展文化数字化保存与传播积累素材。
本次实践活动亦紧密贴合 “研护生态” 专题。在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岳山东侧的小顶山,团队成员心怀崇敬,来到毛泽东同志 1952 年视察黄河的纪念地。秋日暖阳倾洒,青铜雕像散发着古朴的光泽,仿若重现 1952 年那个意义非凡的瞬间。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成员们极目远眺桃花峪的山地平原分界线与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习近平总书记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的殷切嘱托在耳畔回响。
在炎黄广场,106 米高的炎黄二帝巨塑拔地而起,气势恢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团队成员仰望着这巍峨巨塑,深切领略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磅礴气势。此次游览,不啻为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浸淫。黄河、黄土、炎黄文化在五大景区内相互呼应,激起成员们对民族根脉文化的强烈共鸣。研究生们充分施展专业所长,对景区文化元素进行梳理,思索如何将其创新性地融入文化创意开发,推动黄河文化与旅游、教育深度融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此次暑期实践中的黄河文化公园之行,于团队成员而言,既是对黄河文化的深度探寻,也是一场精神的洗礼。通过实地参观研习,研究生们对黄河的历史、地质、文化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真切体悟到中原文化的厚重与璀璨。黄河水孕育了中华儿女,中原文化涵养了民族精神,这进一步坚定了成员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激励他们满怀文化自信,在 “研行中华 燃创未来” 的征程上,继续为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事业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