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山河,绘光影,听心声

    发布时间:2025-08-09 阅读:
    来源:作者:方玲珑,王琦,耿可欣,杨舒倩

塑山河,绘光影,听心声

——蜀光支教队的主题兴趣课纪实

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其建立多元化的观察与思考模式,8月5日,西部梦想协会蜀光支教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系列兴趣课程。课堂巧妙融合了科学手工、素描绘画与音乐欣赏,带领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开启了一场关于“多维视角”的探索之旅。

手塑山河,建立结构视角

课程由一堂生动的地球科学手工课拉开序幕。在手工课老师刘冰的引导下,孩子们利用五彩橡皮泥,亲手构建地球的圈层剖面模型并剖开观察内部结构。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内化,更是结构性思维的建立,引导孩子们学习由内而外地理解复杂事物。

刘冰讲解地质模型 周立群摄

笔绘光影,培养观察视角

随后的素描课将视角从解构转向重塑。课堂上,杨舒倩老师利用球体与立方体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光线在物体上留下的明暗变化。通过反复描摹,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基础的光影与线条技巧,更核心的是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他们逐渐领悟到,观察位置的改变能让立方体呈现迥异的面貌,光线的强弱可赋予球体不同的立体感。

杨舒倩讲解素描要点 刘冰摄

耳听心声,开启共情视角

最后的音乐课上,耿可欣老师将探索维度从视觉转向了听觉与情感。教室内,动画电影《哪吒2》的音乐选段缓缓流淌。面对同一段旋律,孩子们给出了丰富多样的情感解读。在分享与倾听中,学生们潜移默化地理解到,对于同一事物,不同个体可以产生迥异的感受,而每一种解读都蕴含其独特的价值。

耿可欣介绍哪吒电影 刘冰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有形的地球模型,到无形的情感共鸣,蜀光支教队用三堂课,将“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巧妙融入艺术体验。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重要的是,开始学习用一双更开阔、更包容的眼睛去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塑山河,绘光影,听心声
  • 塑山河,绘光影,听心声
  • 8月5日,西部梦想协会蜀光支教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系列兴趣课程。课堂巧妙融合了科学手工、素描绘画与音乐欣赏,带领孩子
  • 08-09
  • 青春义诊行,志愿暖人心
  • 青春义诊行,志愿暖人心
  • 7月15日上午,河南工业大学英语学院青春绿韵乡行队与慈湖乡卫生院携手,在慈湖乡开展三下乡活动。
  • 08-05
  • 走进街道办事处:在实践中读懂社区
  • 走进街道办事处:在实践中读懂社区
  • 本次活动主要依托街道办事处,围绕社区治理、民生服务与政策宣传开展工作。协助网格化管理数据整理、环境调研;组织各类便民活动;开展
  •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