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迹计划实践队队员满怀期待,怀抱着憧憬和崇敬之心,奔赴山东省淄博市双杨镇杨寨中心小学,开始了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当汽车驶过起伏的山丘,远离都市的喧嚣,一座安静而朴实的小学映入眼帘。杨寨中心小学,一个温馨的家园,散发出温暖而悠远的气息,队员们似乎能感受到大地的脉搏,在微风中轻轻呼唤着他们的名字。孩子们的笑声和欢快的歌声回荡在空气中,是那么动听、那么令人陶醉。

图为孩子们自主阅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敏轩 供图
支教行动,用爱滋养迈入校门的一瞬,队员身上弥漫着无言的喜悦和期待,与孩子们的相遇,像是两道光芒交汇,注定要绽放出一抹奇迹。我在队伍里面担任拍摄的任务,抓拍他们最纯真美好的瞬间,记录队员和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来到这里时,还很担心孩子们内敛羞涩,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们实践队员根据各个孩子们的性格特点,跟他们深入交流,渐渐的,实践队员们跟孩子们的关系就亲密无间了。
我在学校开展的是中华文化之剪纸艺术课,是想要让孩子们增加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孩子们都兴致勃勃。我带了一些自己剪的样品送给孩子们,孩子们都发出“哇!”的感叹,捧着相互比美,小心翼翼将剪纸夹在书本里带回家,我很惊喜他们很喜欢,我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种自我满足感。当我讲完理论知识后,孩子们拿起剪刀,小手灵巧地舞动,笑脸如绚丽的花朵般盛开,点亮了整个教室,自信满满说要给老师们露一手,看到他们剪出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作品,惊喜充斥着我内心,我深感自豪和喜悦。每个孩子都展现出独特的想法和创造力,他们用剪纸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世界,我鼓励他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学会欣赏、赞美和分享。在这个简单而纯真的活动中,他们互相赞美着对方的作品,笑声不绝于耳。

图为孩子们展示剪纸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敏轩 供图
见证进步,别离亦是成长支教的十天里,我们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这十天,星迹计划实践队见证了孩子们的蜕变与成长,十天时间里,孩子们从内向,不爱说话,逐渐主动和老师们分享开心的事,从懵懵懂懂,到课后会主动寻找老师问问题,求知若渴,从羞涩内敛,到主动展示自己的剪纸、绘画作品。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逐渐完善,感情日益增加,孩子们在不断成长,实践队员也在一点点成长,与其说这是我们在教授他们,还不如说我们是在共同进步。
十天的支教活动,转眼间飞逝,相识相知不久就要分别,我们的心中都十分的不舍,但我也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每一个队员都将这段宝贵的经历刻在心底,永不能磨灭,见证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满足和骄傲。我愿意继续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带去知识的滋润,为他们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用心灵的触碰唤醒了每个心灵的火花。

图为杨寨中心小学同学们与部分队员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敏轩 供图
青春再出发,渐入佳境在杨寨中心小学支教之后,星迹计划实践队队员们继续展开了各自属地的社会实践。我来到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神笔书法补习机构,为适龄孩子们普及青春期主题教育,探讨"平等与尊重"的话题。
我给两个班级的孩子上课,第一堂课是为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们准备的。在来到这里之前,我曾经担心孩子们会对新的老师感到拘束,但他们的反应却非常好。他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整个课程进行得非常顺利。这给了我更多的信心。第二堂课是为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们上的。由于受众不同,我的教学设计也有微小的变化。
当我邀请他们回答问题时,孩子们一开始可能有些羞涩和拘谨。为了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我开始提一些小问题,例如"今年几年级啦"、"最喜欢哪个科目"、"最近发生了什么让你高兴的事情"等,借此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之间的共同点。通过连续的互动,我的与学生们之间的情感不断加深。渐渐地,孩子们也变得活泼起来,从最初的羞涩到后来抢着回答问题。我们的课堂氛围变得非常愉快。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次新奇而愉快的体验。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也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联系。
这两段实践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在这个交流的舞台上,我们彼此都收获了成长和快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样的体验将激励我继续投身于支教事业,为每个孩子带来更多的知识、关爱和希望。于我而言,支教,是一种磨练,一种奉献,也是一份收获,我永远在路上!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与校徽石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敏轩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