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教育是促进少年儿童性健康和身心健康的需要,利于健康的性行为道德准则的建立。为深入了解青春期性教育实施现状,揭开面纱、突破桎梏,引导孩童认识自我、保护自我、接纳自我,同时为后续的全面性教育课堂做准备。2024年7月15日-7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星迹计划”社会实践队成员通过线下投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中小学,了解实际情况。
会议凝队魂,研讨谋新篇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队员们于2024年6月28日开展线下会议。会议中,队长提出了团队的整体规划,指出了存在的困难与注意事项,并明确了团队成员的详细分工,为后续实践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团队成员也互相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增强了团队凝聚力,确保社会实践顺利进行。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长介绍实践流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晓诺 供图
线下勤走访,实践出真知为研究如何针对中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开展性教育,队员们通过搜集儿童青春期、性教育的相关资料并阅读相关文献,设计出了家长版和教师版访谈问卷,并针对不同性别分别设计了男生版和女生版青春期相关知识与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以期在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和梳理家长、教师的访谈过程中找到落脚点,了解青春期性教育真正所需。并希望根据相关调查访谈结果,设计出合适的课程,探索出适合学校性教育开展的课程方式。
根据实践要求,“星迹计划”社会实践队成员至各自家乡所在地的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实践前期,队员们发放纸质版青春期调查问卷,并在征得被调查者同意后拍照记录。实践中期,建立数据库,对问卷进行录入和核对,通过分析青少年调查问卷结果,适当调整家长版和教师版访谈问卷的内容,以便使问卷更有针对性;实践后期,联系家长和老师,通过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访谈的形式,了解他们对青少年性教育现状的认知,并梳理访谈结果。

图为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馨梦 供图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队员们发现不同的孩子对性教育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不同的家长对性教育态度也截然不同——有的家长很支持给孩子普及性教育知识而有的家长认为应顺其自然而为之,等孩子长大就知道了。调查中,实践队员重点关注了一些生理卫生知识了解程度几乎为零的孩子,经过进一步询问发现,不仅是孩子家长于性教育的态度不够重视,而且其所在学校的性教育也有所缺失。调查结果显示现在中小学普遍开设生理卫生课,进行一些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但有部分教师在卫生课上讲到性知识时,删去不教,采取回避态度。班团队课上,强调不准早恋,但缺乏男女交往的正确引导,且说教居多。
当问及“是否有性有关的困惑?是否愿意接受相关普及知识?”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其实自己有很多烦恼,比如:希望与异性交友,但又不好意思;好奇自己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所发生的变化;对自己的体相非常敏感,产生体相烦恼等。并愿意参加相关课程来学习青春期知识,更好的认识什么是青春期。

图为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孟晓钰 供图
花季初启蒙,我们在行动“性教育是关于爱的教育,希望以后孩子们都能坦然自若的谈论‘性’,而不会再谈性色变。”一位受访的老师如是说到。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和转折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而性教育是帮助孩子顺利度青春期的重要方式。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推进全面性教育性不只是举办几次宣传讲座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涉及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的重大工程。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实践队将沿着全面性教育课题再出发,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引导孩子们接受科学的性教育,让孩子们减少因为性生理心理的发展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更好的了解自我、接纳自我、保护自我,做一个自知、自爱自律的好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敏轩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