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
作者:李袁潇 方登垅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北宋苏子爱那午盏上的雪沫花,爱那细雨斜风,爱那春盘上的蓼茸蒿笋,这是他清新淡雅的时刻,是洋溢着幸福的清欢之时。放眼当下,从晨起朗朗书声到教室滔滔不绝,从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本到看见孩子们满脸笑意的心满意足,这是我的清欢之时,洋溢着的就是幸福!
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分盐镇浩宇制衣厂已经快到二个星期之久,心酸与感动并存。这次人生的奇幻旅程——支教,我体验了自己未曾体验的生活,思考了一些自己未曾思考的问题,感悟了一些自己未曾感悟的道理,这次旅行仍在继续。
还记得队伍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广场上集合等待出发的时候。那时,行李都堆在一起,彩虹一样的憧憬和期待。 当支教学校老师接送我们的车到达校口的时候,远处的蓝天溢出了生机和希望。到达时,我们充满好奇,满心欢喜,期待着这一场不一 样的旅行。 到了过后,吃住条件略微艰苦,但不足为惧,宿舍里的也都是同学,我们相处地也十分融洽。
初到学校,召开了支教学生的第一次会议, 安排了我们各自的职位。我作为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第三分队的队长,第一天上课,起了个大早:第一次听课,拿着小本揣着笔,忐忑的走进教室;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批改作业,作业堆成小山,有的字行云流水,力透字背,有的字状如鸡爪,行如鬼爬,实在伤透脑筋。但在在作业批改中发现问题,并将其反馈给指导老师,学生在其中获得进步,又给我满满的成就感。这些学生来自各个学校,成绩各有不同,但都十分好学,积极乐观,虽然不是自己带的学生,自豪感却油然而生。那一刻,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什么是"曾经荒芜难寻路,而今桃李片香” 。什么又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不久,迎来了我的第一次授课。 初登讲台,没有学校试讲的紧张,没有预料的露怯。第一次走进教室,孩子们像“十万个为什么”总是很多问题:“你是什么老师?老师是哪里的?大学很美好吗?”。连串的问题, 问的我丈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知道该先回答哪个。接着与学生们熟悉了,他们开始叛逆了,整个课堂简直四不像,我大声的管理纪律都掩盖不住他们的吵闹。当时的自卑感挫败感让我茶饭不思,我不停地反思和总结,并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非常感谢的就是指导老师唐老师,经常性给我些点评, 或委婉的批评,或直白的赞扬令我持续不断的反思听课、请教、讨论,我对自己的教学重拾信心。我开始在课堂上,用小贴纸,奖励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开始运用合适的语言鼓励小朋友,运用有趣的视频、音频吸引小朋友,我的课堂氛围就这样渐渐改善。吾日三省吾身,幸福为我开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讲课不断增加,自信感次次累积。 当我第一次处理突发事件——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我终于深刻明白了教育学中的“教育机智”,没有心灵的碰撞,没有思想的融会,没有碰撞的火花,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没有思想的融会,便没有了进步,授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我的课堂渐渐步入了正轨,和孩子们也渐渐成了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
晨起的朗朗书声,课堂的澄澈眼神,渴望知识的十万个为什么,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分盐镇浩宇制衣厂时,班里的罗雨婷同学,每节课都会提出些拓展性问题,让作为准教师的我感知到了自己存在的其他知识的欠缺。在读书时,我尽力让他们感受朗读的魅力,亲身示范把课文中的人物表现地活灵活现;在课堂上,我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适时的表扬,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者师的鼓励与赞赏,并给所有孩子个骄傲的理由与机会,而孩子们也每每因为我的表扬而把胸脯挺了又挺。寓教于学,寓学于教,在教学中收获快乐。
学生是花朵。,我们就是园丁。在每次放学时,我们都会组织学生站成小方队,护送学生出校,直到制衣厂门口处,由家长接回。教室是课堂, 放学路亦是课堂。到达家长接送处时,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跟我们挥手,句句的“老师再见”,像阵阵清风,扫去了一天的疲意, 这大概就是“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的缩影。
人为什么会感到幸福与快乐,很简单,因为自己获得了心理的满足,做了有意义的事情,我通过这这几天的的义务支教活动感到了自己的社会存在价值,尤其是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听着他们银铃般的声音,感受着他们对自己的喜爱,内心充满了感动、在支教中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让我学会了奉献。支教活动教会了我许多,支教更使我长大了,学会了吃苦耐劳;支教使我得到了锻炼,使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支教使我成熟了,让我懂得了责任,旅程仍在继续,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发布时间:2023-09-09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