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二师学子三下乡:扬优秀文化,立文化自信
作者:李袁潇 方登垅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弘扬汉语言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为了让同学们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第三分队志愿者来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分盐镇浩宇制衣厂暑期托管班为同学们带去了一节弘扬汉语言文化的知识拓展课。
我们作为心时代的弄潮儿,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明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国之魂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文明的兴衰更迭,无论快慢,从未停下脚步一路走到今天,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都融在那一卷卷古文宗卷,那一座座老旧古刹中,那些星光璀璨的诗歌词赋,平平仄仄间到处都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精华,都是留给后人的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正当下的我们,必须守好先辈留下的这些无价之宝,传承着我们优秀的文化,树立起我们的民族的自信。
以文化自信,重塑中国精神昂扬。
传承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奋斗着的无悔付出,负重前行。如今的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是前辈们不惧风雨泥泞,直面生死考验奋斗而来的成果。而奋斗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闪耀着五彩光芒的中国精神:“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惧艰险,迎难而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伟大精神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当代青年越来越向我们证明了他们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前人还是当下,奋斗精神来源于中华文化的复兴。因此,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伟大中国精神的塑造。
深入挖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类学说在文化激荡中大放光彩;汉朝独尊儒术,奠定儒学正统地位;明清时期儒学结合时代特征发展创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由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弘扬中创新。
以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予以展示、创新,才能推动文化兴盛。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陶瓷微雕技术近乎失传。而王艺文却利用现代科技将其继承下来,一个人撑起了一项国家非遗项目。正是因为有着推陈出新的精神,王艺文最终将一项文化技艺继承并发展了下来,这启示我们,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创新中弘扬。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领土可能会发生变化,人口规模也会增会减,甚至血统也不能保证一成不变。唯一能做到传承千年而始终如初的只有文化。伟大的中华民族,屹立东方的雄狮,向世界证明了我们的不可战胜!中国虽然多难兴邦,同时也用事实向人们阐述了什么叫越挫越勇,遇强则强。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精神总能适时焕发出强大力量,每一个同胞在文化力量的感召下,团结一致,自强不息,英勇斗争,一次次让中华民族重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流水般从不停歇。前人作古,我们终有一天会变成历史。那我们又能为后世留下什么呢?
发布时间:2023-09-09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