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百姓饭桌上的水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在当前全球粮价上涨,饲料粮越来越依赖进口的形势下,水产养殖业使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蛋白质,是名副其实的高效农业。发展水产养殖业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调查水产养殖业目前的具体发展状况,12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食”得初心实践队走进福州市当地的商场与农贸市场展开实地调研。
在出发之前,“食”得初心实践队展开了线上会议。在会议上队长介绍了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践的注意事项、如何开展等问题,这为实践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之后,队长分配了实践任务,队员们以地域差异为变量,在各自所在地分别开展实践。
图为“食”得初心实践队成员在福州市农贸市场对水产品进行调研)
队员来到福州当地的商场,映入眼帘的即是各种各样的水产品,有贝类、鱼类、蟹类等等。这些水产品被装在一些个水箱中,大部分是鲜活的,也有一部分是冰冻的。队员通过与商场导购交流了解到这里进货一般都是进活的水产品,卖不完时工作人员就会把这些水产品放在水箱中饲养第二天继续售卖。如果有的水产品不慎死亡,商场里的工作人员就会把它们放在冰块上面保鲜,当作冻品继续售卖。队员们了解到平时购买鱼类、贝类的人很多,购买螃蟹龙虾的次之。在节假日的时候因为许多人要欢庆佳节、改善饮食,购买水产品的人会增多。实践队员在查看水产品的售卖价格时得知,鱼类的均价在30元/kg左右,贝类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均价在8元/kg左右,最贵的是虾蟹,均价在80元/kg左右,总体来说价格适中。水产品是重要的农产品,也是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富含人体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在大食物观的背景下水产业的发展更加迅速,除了产量的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也有很大进步,这让老百姓可以消费到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的水产品。
(图为“食”得初心实践队成员在福州市农贸市场对摊主进行采访)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福州鹤林农贸市场,在这里,队员采访了一位海鲜摊主。通过与摊主的交流,队员得知他们一般在早上六点就去马尾海鲜批发市场进货,那里的海鲜价格很好。从她的口中,队员了解到福州市马尾海鲜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海产交易中心,也是整个亚洲最大的海产品交易市场。几乎每天福州市的海鲜摊主都会来这里进货,他们会依据每段时间的行情适当进货,如果这段时间购买的顾客不多,他们第二次进货量就会适当减少。如果卖不完的海鲜还是活的,不影响二次售卖,摊主一般会按原价继续售卖;若海鲜因死亡质量变差,摊主一般会自己吃掉这部分海鲜或者大降价把这些海鲜卖出去。
通过这次实践,实践队员对当地的水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国家已经进入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全面、均衡。“大食物观”下的粮食理念是要主食副食一起抓,目前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少不了摄入多种多样的营养。发展水产养殖产业能够经济地为人类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对改善国民饮食结构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全民族营养与健康水平,实现人民健康长寿有积极作用。同时,发展水产养殖业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字:张艺
图片: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