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食物观,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李丽 来源:实践
树立大食物观,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就是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也要确保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大食物观对人们日常饮食的影响,2022年12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食”得初心实践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蒙阴街道三教堂村进行深入调研。
(图为通讯员采访村民圈养家畜种类)
树立大食物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通过进一步走访了解到,三教堂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发展前景广阔。村民们以种植花生、地瓜、玉米为主;种植的经济作物比粮食作物多,果树种植占地面积最大,以桃树为主。与此同时,养殖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村民们圈养的牲畜种类繁多,有鸡、鸭、鹅、猪、牛、羊等,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养鸡和羊,家禽在食物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是村民们充分认识当地的资源优势,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体现。由此观之,大食物观给发展特色农业指明了努力方向,人们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林则林,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树立大食物观,有利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通讯员采访村民近些年来日常饮食变化状况)
树立大食物观,守护人民舌尖上的幸福,助力乡村振兴。大食物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观,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在此次走访调研中,我了解到当地村民近些年来的日常饮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碗米饭配咸菜到一小碗饭一大桌菜。与村民的交谈中我能够真切感受到他们从食物中获得的喜悦和幸福。可见,大食物观已经深入到村民们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树立大食物观,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全方位、多途径利用食物优势资源,让食物品类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品质更有保障,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为人民群众创造多元、全面、均衡的高品质幸福生活的同时,不断推出高品质的特优新产品,开拓农民增收新渠道,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
((图为通讯员采访村民对大食物观的了解情况))
树立大食物观,坚持食物观与生态观的统一,助力乡村振兴。大食物观对生态更友好,其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在有序合理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向山水林田湖草要食物。在三教堂村,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并没有破坏山水林田湖草,而且其独特的乡村风光还成为当地观光旅游发展的一个潜力点。因此,以大食物观为指导,延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大保护等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不仅能推动食物来源多元化发展,回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而且能促进生态优美,绿色长存,旅游产业长远发展。树立大食物观,能够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通讯员采访村民种植业的种类)
通过此次实践,我认识到树立大食物观,是推进乡村振兴进入快车道的金钥匙。树立大食物观,是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确保民众吃得安全健康、营养均衡,从而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舌尖幸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增强人们的干劲,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大食物观理念下的生动实践,树立大食物观不仅拓展了乡村振兴的思路,也加快了农村居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步伐。因此,助力大食物观的树立是我们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为通讯员采访村民养羊的市场状况)
  通讯员:李丽
   图片:李丽
(图为队员们在当地标志性建筑东蒙寺旁的合影)
发布时间:2023-01-18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疫去春来 从“心”出发
  • 疫去春来 从“心”出发
  •  为缓解居民们因疫情放开后产生的焦虑情绪,正确看待当前政策下的疫情新形势,引导居民个人防护,1月16日,聊城大学药学院社会实
  •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