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食物安全观,筑牢舌尖上的“安全感”

作者:董玉琪 来源:实践

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确保粮、棉、糖、肉等供给安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对粮食安全和食品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们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为更好了解大食物观对人们日常饮食的影响,2023年1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食”得初心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南村镇亭兰村深入调研。
品类繁多,食得均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就是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也要确保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从而更好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走进亭兰村,实践队就对当地村民近些年来的食物采买情况进行调查。在此过程中实践队员走进了村中的一家超市,发现其内的食物种类众多,肉类海鲜供给充足,而且水果蔬菜也很新鲜。据了解,村内这种超市还有两家。通过与店长交流实践队员得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村民们也对日常饮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实践队员采访当地村民得知,自从村中有了这三家超市,他们日常采买也方便了起来。不用像以前那样每次去集市买很多食材回来放着导致食材变得不新鲜。而且村民们可购买的食品种类繁多,能够补充的营养也更加均衡。村民日常的食材采买情况就体现着大食物观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
图为实践队员对村内超市食品供给情况调查)
规模养殖,食得安心
通过实践队员进一步走访得知,当地大多数村民并无于家中养殖牲畜的习惯,村旁有一养殖场极具特色。目前,中国的畜禽养殖业正逐步摆脱“小、散、乱“状态,正朝着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中国畜牧业已经到了新的转型升级节点,未来规模化养殖必将取代传统养殖模式。实践队员发现,该村的养殖场将养殖与旅游相结合,这不失为一个亮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也是大食物安全观的一部分。通过与养殖场场主交流,实践队员得知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养殖业会更加智能化、集约化,产值会保持快速增长,各种肉类作为其产品以后在食物结构中的占比会更高。据悉,当地村民不于家中养殖牲畜的”安全感”就是这些大规模的养殖场所给予的,“通过规范化养殖的牲畜肉类吃着更安心”村民们说道。
(图为实践队员对当地养殖场的调查照片)
多元种植,食得安全
“大食物观”是吃好、吃得安全。粮食安全常常等同于主粮安全,主粮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保障老百姓的饭碗,那就必须紧抓主粮安全。实践队员在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村子周边有不少厂子,当地人大多选择进厂打工维持生计。以往村里的土地大多流转到了大户的手中,这些大户为了更好的获取利润往往会选择大规模种植蔬菜。而只有少数老人因不能从事强度较高的蔬菜种植工作而选择种植粮食。而国家早早便意识到主粮安全的重要性,施行了小麦补贴等政策,及时地解决了当地种植结构不均衡这一状况。而且当地还有不少蔬菜收购点,这给菜农提供了一个销售保障。只知道主粮安全很重要还不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副食变得和主粮一样重要。在大食物观下,主食、副食要一起抓。亭兰村当地的鱼塘养殖也处于尝试阶段。大食物更强调多种食物的均衡,多头并举,可以分散主粮风险,冲破“卡脖子“危机。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才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村民)
(图为实践队员对当地主粮种植调查的照片)
通过本次的实践调研到实践队员了解到大多数村民对大食物观并无一个清晰的概念。但他们会从手机、电脑、电视等多种设备渠道了解到与之相关的信息。令实践队员感到欣喜的是大食物观已经渗透到了村民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但是,在本次实践中,实践队员也发现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较严重这一问题。只有将这一问题较好的解决,才会进一步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
图片:董玉琪    文字:董玉琪
发布时间:2023-01-18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疫去春来 从“心”出发
  • 疫去春来 从“心”出发
  •  为缓解居民们因疫情放开后产生的焦虑情绪,正确看待当前政策下的疫情新形势,引导居民个人防护,1月16日,聊城大学药学院社会实
  •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