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理学子“银发时代”养老新思路调研

作者:庞芸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互联网背景下贡献“银发时代”养老新思路调查研究

以汉中市镇巴县为例

摘要: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三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但是国内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整,各方主体难以有效交流和合作,且都有一些明显的弊端。为提高养老资源的利用率,弥补现行养老方式的不足,推出发展智慧养老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智慧养老模式能够将现代科技手段与养老服务方式进行有效整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在线社区服务指挥中心,将老人、家属、医疗机构、产品提供商有机结合,实现资源、数据、信息共享,形成“医护养”一体化养老服务系统,把提高老人居家生活质量、给老人提供多样个性的服务项目、时刻监测老人生命体征等落到实处,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养老体系;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究
0 引言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并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总人数的31.3%,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23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机构相协调、医疗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亿万老年人老有所养绘制了新蓝图,智慧养老愈发得到社会各层面的重视。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且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这对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是一个阻碍,于是智慧养老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成了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又一新兴的信息技术,给信息产业指明了方向,不断推动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其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因此,将智慧养老服务与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相结合,是对传统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的又一次超越,为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难题,实现多种养老服务手段和功能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契机。
1 物联网与智慧养老的概述
1.1 物联网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物联网行业正以其自身固有的特性飞速发展,物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能够连接不同的物体,在整个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过程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所提到的物联网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物与物之间的互联网,我们将这种物与物之间的互联网简称成为物联网。简单来说,物联网技术最终实现的目的就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和操控。那么为了实现目的互联网技术主要包含: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智能技术、纳米技术。
从技术层次来看,物联网构分为4层,分别是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服务管理层和综合应用层。
  1. 感知识别层主要是感知信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核心能力,是物联网中关键技术、标准化、产业化方面亟需突破的部分,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并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问题。
  2. 网络构建层主要以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作为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关键在于为物联网应用特征进行优化改造,形成系统感知的网络。
  3. 服务管理层,主要处理网络提供的服务相关事项,诸如提供用户与物联网之间的接口,关键在于与网络层及应用层的交互等。
  4. 综合应用层提供丰富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信息化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的应用解决方案,关键在于行业融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及有效商业模式的开发

1.2 智慧养老的内涵及优势
1.2.1 智慧养老的内涵
智慧养老,即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全方位、线上线下、综合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通过智慧养老这个平台,能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去碎片化或孤岛式的老年人医养服务体系,具有智能化、及时快速的应急救助服务。
1.2.1 智慧养老的优势
  1.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完整化
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三者缺少信息沟通,各方主体难以有效合作,智慧养老体系的建设打破了各主体之间的壁垒,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1. 集成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养老
融合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传播功能,收集老人一系列的数据和详细服务需求。借助各种传感器和智能产品,实时采集各种数据上传到数据库,可长期监测老年人生命特征,实现健康监测、医护决策、风险预警、紧急呼救等。
  1. 提供个性的服务项目,给老人选择的空间,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传统养老只是 “养”,而智慧养老则将养老、助老、用老融为一体,使老人从被动地接受人工服务变为主动地选择多样、个性的服务项目。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对老年人包括行动路线、健康指标、消费行为等情况的监测,实现对老年人安全保障、身体状况、兴趣偏好等的具体了解,从而探知老人需求,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1. 结合当前疫情为独居老人提供特色服务
上海疫情让我们了解到还有很多独居老人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许多困境,为此我们可以为独居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特色服务,比如收集独居老人的信息与社区沟通协调,安排志愿者上门采集核酸,为独居老人的生活提供便利;统计管辖范围内的慢性病人的常用药特殊药;将老人、社区与医院信息三者相互沟通,给需要定期送医的病人开放绿色通道等等。
 
2 县城老年人群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2.1 经济需求分析
县城老人的退休金水平较低,在调查中发现约58%的老人没有退休金,而他们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支出,如图1所示,70.83%的老人每个月所需花费为1500~2500,这对没有退休金的老人来说支付这笔费用较为困难,因此在经济上,需要外界提供支持。
 
 
2.2 精神慰藉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老人们对聊天解闷的需求最高占37.5%,可见老人对有人陪伴的需求较高,更想有个人陪在身边聊聊天。其次是对于娱乐文化活动的需求,均占比25%,在和机构养老的老人沟通中发现,他们更希望通过娱乐文化活动来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心理疏导占比23.7%,在沟通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去机构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可以同其他老人沟通,排解自己的烦恼。
 
2.3 医疗护理需求分析
老人们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定期体检”的老人有很大一部分,但在调查中发现,仅有少数人按时体检,为什么老人们有这方面的需求,却不能够得到满足?据图3分析,一是经济状况不允许,老人们的收入低,很多老人刚好够解决温饱,二是在医疗状况不允许,小县城的医疗条件有限,不能够做全方位的医疗检查;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当遇到一些当地医院无法解决的疾病时,就需要前往更高级医院治疗,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人陪同看病或者医生上门诊疗,有配偶的老人还好点,对于没有配偶的老人来说可能就因为没人陪同看病,一拖再拖,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3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机遇及面临的困境
3.1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机遇
3.1.1 政策支持
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鼓励支持开展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在5年内建设500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意味着智慧养老驶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十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了六大重要任务,为新时代智慧养老发展明确了正确方向。
3.1.2 技术支持
智慧养老系统运用了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呼叫、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创建了“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智慧养老系统云平台的智能化服务融入到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等多种养老形式,通过跨终端的数据互联及同步,连通各部门及角色,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管理闭环,实现老人与子女、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信息交互,对老人的身体状态,安全情况和日常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及时满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
3.2 智慧养老产业面临的困境
3.2.1 各类社会主体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目前在智慧养老产业的推广方面,各方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智慧养老平台服务范围过小、示范试点较为分散,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另外,宣传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因此加深了社会各方面对智慧养老产业的不了解、参与度低等问题。
3.2.2 缺乏行业标准体系
由于智慧养老产业投资较大,而且收益周期较长,目前产业投资主体极其有限,也会制约智慧养老产业环境的构建。智慧养老产业缺乏统一标准,包括各类信息平台统一的标准接口,以及各类信息产品、硬件产品统一的标准和设计。
3.2.3 缺乏复合型人才
智慧养老产品开发领域的专业人员比较缺乏,同时也缺少能够护理高龄老人的服务人员。对这类人才的要求是综合性很强的,在了解老人所需所求的同时,还要具备能利用智能化产品、研发智能化产品以供老人使用的科研能力,而现如今新兴科技型人才大多并未注意到这一产业,或者说并不了解智慧养老产业的人才需求。
 
4 镇巴县对智慧养老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
4.1 加快建设社区智慧养老基础设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已被列入优先事项。要加快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感知设施、家庭终端和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发展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护和智慧养老等社区惠民服务应用。必须强化问题导向,补齐社区应急管理、风险防控、医疗卫生、社会心理服务等方面短板弱项。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提升服务品质和效能。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充分依托已有设施,鼓励多方参与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增加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办理数量和种类。同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习惯和特点,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感知设施、家庭终端和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发展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护和智慧养老等社区惠民服务应用。以此推动社区智慧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
4.2 完善鼓励政策,促进智慧养老快速发展
政府应积极鼓励智慧养老模式的发展,依托国家优惠鼓励政策进行推广,比如,通过政府设置的专项资金,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平台运营维护,帮助社区和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其次对市场门槛的标准度要降低,激发智慧养老的发展活力,鼓励更多人通过创新创业方式来融入智慧养老服务的行业中,在实现国家的“老有所养”目标基础上,提升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化模式;注意在形成智慧养老的过程中应以“政府为引导,社区为主导,社会为辅导”的形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助推养老服务的发展,缓解社会的养老问题。
4.3 加强专业养老从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强化政府在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市场配置养老服务人才资源的重要作用,吸引各类专业人才投身养老服务。围绕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切实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流动、监督、激励机制;进一步降低养老服务行业准入门槛,拓宽参与渠道,引导物业、家政、医疗等行业从业人员参与养老服务,加快建设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努力推动养老服务人员规模与养老服务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此来建设一支服务于智慧养老体系的专业人才队伍。
4.4 完善供需结构,促进养老服务多元化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将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有效结合,推进医养结合,包括基本的日常照料、老年人的诊断检查、医疗护理、康复疗养和健康照护等服务,实现医、护、养三者策略性协同,共同营造一个积极的养老环境。以镇巴县为例,中医院康养中心通过创建新型的养老服务团队,建立老年人医养照护中心,探索建立新型的“医与养一体化”模式,主要是收养需要长期医疗照顾以及护理服务的老人。医养结合有利于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努力满足老年群体服务需要,实现高质量养老服务。
4.5 转变养老观念,提倡养老智能教育
通过走访调查所得的数据成果分析来看,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老人的养老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养老方式,他们都期盼着自己的儿女无时无刻地陪伴在自己的身边进行悉心照料。但在发展至此的现代社会,年轻人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愈来愈少,时间成了一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养老体系,利用智能设备与人性化的社区服务来节约养老问题上的时间成本。通过智能养老也可以让老人享受到飞速发展的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与益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新型智能养老观念的转变教育。由当地的村镇相关人员进行宣讲教育,将智能养老的观念普及给老人们,以此来减少我国在养老问题上的压力。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镇巴县的实地调研,对县城养老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建议,发现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出现了发展瓶颈期,要打破现在的养老困境必须重新构建养老体系,而“互联网+”智慧养老体系无疑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是尊重时代发展的需要。虽然目前镇巴县中医院推出的医养照护中心在智慧养老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的构建还需要政府的引导,通过政策性的力量为智慧养老平台的搭建创造可能性,实现养老服务站、医疗机构、企业等之间的融合,以尊重老人需要为根本,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同合作,才能实现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智能、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的目标,才能促进县城养老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葳,智慧化对养老服务业的影响研究[J].标准科学,2021,(5):48-51
[2]杨振刚,聂顺利.智能养老破解养老困局——以京津冀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0(6):78-79
[3]李常迪,邵一川,陈醉涵,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养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22):90-92
[4]熊亮,罗杰,陈岳堂.我国失独群体“社区+”精准扶助模式构建研究——基于国外社区养老服务实践的启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4):85-91
[5]汤资岚.数字时代社会“智”理适老化趋向[J].行政与法,2021(11):78-86. 
[6]赵佳寅.新媒体智能化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困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1):5362-5364
[7]李攀.我国智慧养老发展研究综述[J].财会研究,2018,0(10):72-76. 
[8]刘丹,张昱.医养结合与社区养老的互构机制及其运作逻辑——以S市“长护险”项目的社区实践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5):90-97
 
 
 
 
 
 
 
 
 
 
 
 
 
发布时间:2022-08-23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呵护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之花,争做环境保护急先锋
  • 乡村振兴在振“心”,公益送教进乡村
  • 联民同心共聚力,守护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