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生群体性孤独,提高社会凝聚力

作者:张馨雅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扬梦青年行实践队
7月16日,湖北师范大学扬梦青年行实践队在各队员所在地正式开始了为时十天的暑调工作,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在我的家乡湖北宜昌展开了调查。我们调查的主题是:网上“滔滔不绝”到现实“沉默寡言”——关于“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社交依赖引发的群体性孤独现象的调查研究。
调查社会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现象的关注程度,在调研过程中提高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及其社交问题的关注度,可以推动社会各界给予“群体孤独现象”下的大学生社会认同感、满足感,增强社会实践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粘合度,从而营造健康的社会交际环境,提高社会凝聚力。调查了解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对于网民群体的现实社交产生负面冲击,可以帮助其认识到过度依赖网络社交问题的严重性,为减少网民群体社交非理性化提供解决措施,进一步潜移默化地改变网络社交依赖者的行为习惯,构建理性的技术观念从而促进群体性孤独的消除。调查当今大学生群体的群体性孤独现象,可以深入了解以当代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社交现状与困境,为其心理状况与社交状况的改善提供信息基础,进一步改善社会大众心理状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有利于为当代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社会交际环境,能够发现当代大学生网络社交依赖的严重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提高社会对于大学生网络社交依赖地关注度,增强社会实践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粘合度,进一步营造健康的社会交际环境和提高社会凝聚力。有利于推动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了解大学生对校园社会的融入程度以及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鼓励大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投身社会建设,推动以大学生群体为中心对减轻社会网络依赖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实现人机和谐共存,能够了解科技构建了人们的亲密方式,但它在现实环境、网络环境和心理状态共同推动下在社交平台上活跃导致现实中人际交往淡漠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探索构建理性的技术观念消除群体性孤独能有效促进人机和谐共存,进一步优化科技与人类共存的社会环境。
社会可以支持创造新型学生共同体来缓解群体性孤独现象。由于选修制、弹性学制以及非传统学生数量的增加等,在当今的大学之中,以专业为单位的班级这一科层建制的作用大幅削弱,成了趋于消解的松散组织,但多数情况下,班级又要承担“义务性”“强制性”的工作,这正是大学生集体活动形式化的根源所在。当前境遇下,班级的式微似乎已不可避免,强行以各种活动加强班级的存在感可能适得其反,这是不可取的。在班级作用弱化之余,必须通过创设新的组织给予学生归属感、群体经验和集体记忆,否则多数学生会转而在网络世界消磨大量时光,相继陷入无边的孤独感——有众多的研究发现,孤独感和网络使用频率及投入度呈现正相关。当前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例如,以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科教协同育人平台和项目,吸纳大量学生参与,形成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共同体。
(通讯员 张馨雅)
 
发布时间:2023-09-17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对于网络社交的感触
  • 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主要活动是浏览新闻、微信、微博等等。笔者认为,这一提醒适用于走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的每个人,无论是身为亲代的父
  • 09-17
  • 行青春之道路,体实践之味道
  • 当下,网络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生活,塑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网络社会文明形态。然而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发觉,
  •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