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丰都龙孔非遗,关注非遗文化传承

作者:但欣玥 来源:“奋楫扬帆·铸梦丰都”实践团
重庆市丰都县龙孔镇距县城27公里,该镇属长江三峡大区域,受大三峡文化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独具特色,吹打乐更是作为南岸代表而流传至今。在龙孔镇境内,目前仍然活跃着10来支吹打乐队,每当谁家有红白喜事时,就会请他们去进行现场表演。其中,“冉家班”里有个叫冉龙华的老人,年已古稀,对多种乐器运用娴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吹打艺人。如今,这门技艺在“冉家班”中已传到第四代,在当地家喻户晓。
龙孔吹打由小引子、调、占子、放朝等四部分组成。小引子,即由二支大唢呐加打击乐演奏。调,即由大、小唢呐各一支加打击乐演奏,当演奏至中部时,逐渐穿插民间乡土风味的曲调,使庄重的气势转换成轻快、质朴的民间调式。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奋楫扬帆·铸梦丰都”三下乡实践团,于7月16日到重庆市丰都县大面场村拜访龙孔吹打非遗传承人冉龙华,从龙孔吹打的音调、表演乐器以及非遗文化精神等反面,对于吹打非遗文化进行了解。
黄土泥、大木头堆起来的两层房屋,是冉龙华的家。在实践团到达的时候,冉龙华才从屋后的田地里返回家里。这样一位皮肤黝黑、干瘦看似普通的农村男子,在聊起龙孔吹打时,他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哼唱出不同的引子音调,在这个时候,他的眼里是发着光的,整个人充满了精气神。

图为冉龙华给实践团成员展示龙孔吹打的引子。林舒淇 供图
在提到龙孔吹打时,我们会忘记他是一位八十岁的老。我们询问他:“为什么会一直坚持学习龙孔吹打?”“我从小就有艺术细胞,小时候看到唢呐、二胡这些乐器,我就喜欢去玩,后来我就认真的选择了二胡进行学习,我是一直热爱的。”“那现在来学习龙孔吹打的人多吗?”“来的人很多。”冉龙华眼神落寞,“但是大多数都是学习到了这门手艺后,就离开了。年轻的学徒们大多不能专注,喜欢出去打牌。”
听到这里感到非常惋惜,作为一名重庆本地人,在今天之前是重来没有听说过龙孔吹打的。又细想自己,如果我是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是否能够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坚持做这样一件事,我的答案是不确定的。
在后续实践团对于龙孔戏牛舞的了解中,也出现了非遗传承人缺失的情况,戏牛舞传承人秦鹏说:“我接触戏牛舞是一个巧合,当时十七八岁正处于叛逆期,加上自己在和朋友组乐队,2017年丰都庙会,当时文咏朝(戏牛舞非遗传承人)的戏牛舞,出现了表演人员空缺的情况,然后我就去补了表演空位,就一直坚持到了现在。”热爱成就梦想,机遇改变人生。面对非遗传承问题,青年们应该纯洁学习初心,坚守热爱,奉献青春梦想。
龙孔吹打的主要运用场所是民俗活动,而运用人群主要在农村。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民俗活动相应减少,龙孔吹打乐难有市场,造成大部分艺人转行或弃学,传统技艺的传承渠道日益变窄。虽然,龙孔吹打已被纳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真正认识和知道龙孔吹打的人却还是很少,面对非遗文化的传承,青年一代应练就自身过硬本领,坚定文化自信,坚守热爱,这正是对非遗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发扬。
 
 
 
 
 
 


 
发布时间:2023-08-16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探寻丰都龙孔非遗,关注非遗文化传承
  • 寻泱泱齐风,探陶琉文化(一)
  • 淄博,作为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在今年5月份突然火遍全网,广泛活跃于大众视野之中。为探索淄博爆火背后的原因并找寻淄博的可持
  •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