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匠人精神,接力非遗传承

作者:林舒淇 来源:“奋楫扬帆·铸梦丰都”实践团
7月16日,是“三下乡”丰都小分队正式深入农村,展开调研的日子,对我来说,尤其难忘。
七月份的天亮的很早,我们伴着晨光踏上了寻找龙孔吹打非遗传承人冉家班班主的路途。绵延不绝的山路看起来并不平坦,在当地司机师傅熟练的车技下,路程显得并不长。
因为前一晚的提前联系,在见到冉龙华爷爷的时候,他已穿戴整齐,目光灼灼,站在家门口望着我们,我看见他贴在裤子两侧的手微微弯曲,但身体却站的笔直,第一眼吸引到我的是他整洁蓝衬衫内穿着的那件印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白体恤,白体恤已经洗得起球,但套在外面的蓝衬衫却整洁崭新。

他很快把我们招呼进他的屋子,空间并不太大,堪堪围着他坐下了六七人,还有三四名队员抵在门框边站立着,房间一览无遗,四四方方的墙壁上挂着自家编制的竹篮子还有一些果蔬腊肉,一盏昏黄的白炽灯就足以照亮整间屋子。


家住龙孔镇大面村地坝湾的冉龙华爷爷是当地有名的龙孔吹打非遗传承人,也是本地龙孔吹打乐队的总指挥。龙孔吹打作为长江沿岸吹打乐的代表,流传于丰都县部分南岸乡镇,融汇了民间乡土风和宫廷礼乐风,极具地域特色,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现已纳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我们问起他龙孔吹打的形式内容时,他原本微微倾斜的身躯瞬时挺直,面向我们架起的镜头,提高了音调,开始配合着手部动作向我们展示边吹边打的龙孔小调,他凹陷的脸颊和错综的皱纹无一不在告诉我们眼前这个神采飞扬、侃侃而谈的老人已年过八十,身子骨却依旧硬朗挺立。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年轻时候的冉龙华爷爷,昂首挺胸自信非常的神态,在热闹日子里吹着他拿手的调子。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语言上的差异甚至使我无法完全听懂冉爷爷说的话,但我却清楚感受到了他对龙孔吹打的满腔热爱。也因为热爱,他创立了冉家班乐队,对来拜师的人倾囊相授,孜孜不倦的教出一批又一批龙孔吹打的艺人。
但传承非遗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龙孔吹打在经历了无数岁月磋磨,终究还是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裹挟。其复杂的演奏形式、乐器配置、旋律、调式的多变与调性的转换击退了越来越多的学生艺人。找上冉爷爷来学调子的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学完后便不再从事这个行业,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冉家班乐队也从年轻小伙变成耄耋老人。
采访的最后,我们问他,是什么原因使他坚持做了那么多年的龙孔吹打,冉爷爷听完沉默了几秒,然后用力挥舞着手臂,大声的说,“因为有艺术细胞啊。”听完冉爷爷的回答,大家都笑了,但我知道,笑声不是对冉爷爷答案的轻视,他的一句“有艺术细胞”,背后是对非遗文化龙孔吹打的极致热爱,这样一个有趣的老人我们怎么会不为之动容呢?

结束时,冉爷爷坚决要送送我们,但在我们的极力劝说下,他不再坚持。我看着他转身回屋的背影,内心已是感慨万分。坚持做着龙孔吹打这一行到底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不能给出答案,但答案肯定就在他这么多年的坚持里,每当多一个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愿意去听他分享龙孔吹打的奥义,多一个年轻人去接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他们脸上的笑容便会更深一分。
发布时间:2023-08-11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支教承载着梦想,红星闪耀着光芒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重要讲话,乡村教育属于国家教育工
  • 08-11
  • 百年家训,在楠竹中的精神传承
  • 百年家训,在楠竹中的精神传承
  • 2023年7月16日,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奋楫扬帆,铸梦丰都”暑期实践团到重庆市丰都县龙孔镇楠竹村走访当地著
  • 08-11
  • 唱响匠人精神,接力非遗传承
  • 唱响匠人精神,接力非遗传承
  • 2023年7月16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奋楫扬帆·铸梦丰都”实践团来到丰都县龙孔镇采访龙孔吹打传承人冉龙华,去探寻龙孔非遗文化的魅力
  •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