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缅怀烈士英魂

作者:戴睿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烁日队
        蒙山巍巍,沂水汤汤;烈士之风,山高水长。2022年7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烁日队队员来到红色革命老区临沂,走进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追思英雄,翻开红色故事的书页,感悟沂蒙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走入陵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旖旎又葱郁的风光和矗立在中央的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塔。耸入云霄的纪念塔象征着烈士之魂贯穿于天地,是令人敬仰、撑起人们心中红色信念的支柱。塔身正面赫然熠耀着毛泽东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 七个金色大字,塔周浮雕、题词等为我们呈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党和人民英勇奋战的场景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英雄的赞词。立于塔下,仰望着这雄伟的沂蒙革命之风的凝缩,似有鲜活生动的画面在我眼前一幅幅展开,我看到了先辈们众志成城、举刀提枪、同仇敌忾、血染苍穹时的英勇身姿,那是在一团团硝烟中仍屹立突出的旗帜红光,是战时人们布满阴霾的心中的耀眼晨光,是震撼后辈心灵的坚定辉光。
        塔的两侧分布着各位曾洒血挥汗于沂蒙的烈士之墓。我行至各位烈士墓前,默读英雄们的事迹,于心中深切缅怀,并默默记下烈士们的名字:陈明与辛锐、汉斯·希伯、罗炳辉、王麓水、常恩多、刘炎和张元寿。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罗炳辉将军。罗炳辉将军生前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3位军事家之一,1946年指挥部队阻击国民党军进犯解放区时,突发脑溢血,于临沂苍山兰陵病逝。罗炳辉将军自小性格倔强坚韧,凭借一腔热血参军后全身心投入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最令我敬佩的是,由于多年艰苦的战斗,罗炳辉将军换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全中国的时候,将军因高血压处于昏迷状态,当第二天清醒的时候,人们将喜讯告诉他,他振奋地坚决要求重返前线参加受降工作。罗将军这种为战而忘我的境界深深震撼了我的心,即使重病缠身,即使病情才刚有好转,即使胜利的消息带给更多人的是欢欣与慰藉,他也坚定地继续投入到前线当中,带着极大的喜悦和劲头继续参加工作,这是一种对于军事工作和和平大业多么强烈的热爱之情和责任感啊。作为一个遇到坎坷便会有所顾忌的后辈,我感到十分羞愧。不仅是我,当代许多年轻人有畏难的通病,殊不知在和平年代中生活成长已是幸运之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就是有像罗将军这般的志士勇士在忘我之境中以赤子之心艰苦奋斗,才使代代后辈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我辈当秉承先辈之风,让烈士之魂指引我们砥砺前行。
        革命烈士纪念堂与革命烈士纪念塔在整个陵园的中轴线上,二者共同将整个陵园分成了两个部分,使整个陵园规整而庄严。堂内镌刻着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25年间,在沂蒙山区境内战斗、牺牲及沂蒙山区在外地牺牲的62576位烈士的英名。如果说纪念塔是通过塔身筑造来讲述红色历史,那么纪念堂便是通过英名数量来震撼人心。虽然在中华民族的整个抗战史中,牺牲的人何止区区6万,但站在和平年代去衡量,6万多的生命的消逝实乃令人痛心之事,况且或许还有更多无名英雄在这片红土上抛洒过热血,我们也无法知晓,所以这6万多的数量更多反映出有千千万万的中华英雄为国牺牲,战争之残酷、烈士之英勇,由此可感。
        当硝烟散去,英雄之骨常埋于地下,而烈士之魂是永生不朽的。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当深入了解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红色的历史会接续感染更多来到红色土地参观学习的人们,红色的精神会一代代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发布时间:2022-07-31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传承红色基因,缅怀烈士英魂
  • 传承红色基因,缅怀烈士英魂
  • 蒙山巍巍,沂水汤汤;烈士之风,山高水长。2022年7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烁日队队员来到红色革命老区临沂,走进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 07-31
  • 走进陈疃镇,聆听乡村振兴故事
  •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
  • 07-31
  • 以陈疃镇为例,思考乡村振兴
  • 青研团的成员们,一是与当地的老党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二是走访了当地的居民,三是在本地游客招待中心切实地体验了蓝莓产品的美味。最
  • 07-30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重温渡江精神
  • 乡村振兴重在新动力
  • 2022年7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研团来到了陈疃镇开展实践活动。我们发现陈疃镇的发展重在两个新动力。
  •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