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绣球起灯舞,谆谆百姓祈安康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绣球灯舞是从古代的社火中演变而来的,是人们用来表达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愿望的,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活动,起源发展于齐河县祝阿镇官庄村并流传至济南市长清、北园一带。2006年,绣球灯舞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绣球灯舞的好奇与热爱,由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8名学子组成的“丹青曲韵赓文脉,循声觅俗续灯火”社会实践团队,对绣球灯舞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和当今社会群众对绣球灯舞的了解程度展开调研探讨。

刚柔并济,别具一格
为进一步了解绣球灯舞,实践队成员查阅了大量资料文献。“绣球灯舞”以“绣球”为吉样富贵、圆满的象征,充满了浓郁的喜庆气氛,能消除邪恶,祈求和谐安宁“灯”象征着光明,昭示着美好的前程,由于其豪放恢弘的表演,这一艺术形式也反映了“黄河文化”的特点,具有浓郁的鲁西北地域特征。在300多年间不断得以改进和提高,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老艺人徐春生的耐心指导下,绣球灯舞表演更加精彩,富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由于过去农村人生活的经济条件限制,练武、耍灯就成了农村农闲时的主要娱乐活动,建国前,“绣球灯舞”的保护和传承还是十分可观的。据说近几年绣球灯舞最红火的时候也只是在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时,绣球灯表演摆出了“九七回归”“九九回归”“九九归一”的字样,给绣球灯舞赋予了新鲜的艺术创意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建国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当地年轻人有的上学有的打工,没有多少人再做绣球灯、耍灯了,因此很多舞绣球灯的套路已经失传。
 
抽查采访,深知民意
为保证此次社会实践的顺利完成和社会实践成果的质量可观,实践小队在开展实践前期进行了多次线下商讨会议,最终明确了本次实践的目的,实践分工及实践意义,确定了通过采取随机采访等方式来开展本次社会实践。
由于疫情环境下的影响,本着把保护成员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原则,就本次实践采访环节由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和实践目的,在线上观看相关演出视频,并挑选出意义突出的视频通过微信分享的方式分享给身边人,以此来获得群众对绣花灯舞的了解及建议,实践小队就是否了解或喜欢绣球灯舞和如何看待当下的绣球灯未来的发展等问题对身边人通过微信线上和校园线下的方式展开随机采访。采访过程中,绝大部分人对绣球灯舞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绝大部分人称会在空闲时间经常来看绣球灯舞。而对绣球灯舞未来发展的问题,人群中产生的分期,近半数人认为,绣球灯舞在当今社会和未来以后的发展会很吃力,认为当今年轻一代很少有喜欢看绣球灯舞表演的,迫于经济压力,更有很少的年轻一代愿意学习绣球灯舞。
手持绣灯,舞出风采
绣球灯舞作为一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表达安居乐业愿望,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活动。它起源于乡野,流传于田庄,虽历经岁月变迁,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与活泼跃动的勃勃生机,彰显出来绣花灯舞独特的风采,也体现出了齐鲁汉子粗犷豪迈的性格特点。新时代的文化事业建设需要有像绣球灯舞这样优秀的文化习俗,并将其推广出去。 
遇见非遗,传承永继
  德州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久远的民间民俗文化意蕴,使绣球灯舞拥有着浓厚的地域特征和黄河文化特点。绣球灯舞历史悠久,根脉清晰,造型表演独特,享誉民间舞台,在各种节庆活动中,绣球灯舞都能表演,并能和舞龙、高跷融为一体,具有使用广泛性和群众的娱乐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绣花灯舞是华夏大地孕育出来的传统技艺,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承载,绚丽多彩的文化也体现着中华儿女的辛勤与智慧经过历史长河洗礼的绣球灯舞,更迫切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学习,去继承、去创新。而新时代下的绣球灯舞更有能力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更有能力承载中国民族伟大复兴。
 
 
发布时间:2023-01-11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
  • 点点绣球起灯舞,谆谆百姓祈安康
  • 绣球灯舞是从古代的社火中演变而来的,是人们用来表达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愿望的,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活动,起
  • 01-11
  • 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康养潜力
  • 康养事关国计民生,事关老百姓身体素质提升,事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
  • 01-10
  • 黄河康养新态势,生态旅游新发展
  • 黄河浩荡,九曲连环,是世界上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因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非一地一域之事,非一时一日之功。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
  • 01-10
  • 鲅鱼礼承孝悌意,鲁民俗传古韵风
  •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丹青曲韵赓文脉,循声觅俗续灯火”社会实践队围绕山东省十六市民俗文化展开调查,深入探究地方民俗,挖掘当代价
  • 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