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养殖乡野,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黄雨琪 来源: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三下乡农之队服务团

青春筑梦养殖乡野 实践赋能乡村振兴——湖应院“农之队”三下乡活动纪实
 

  七月的风拂过常德的乡野,带着泥土的芬芳与鱼塘的水汽。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农之队”三下乡服务团奔赴常德市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在波光粼粼的鱼池畔,开启了一场 “知农、学农、助农”的实践之旅,让青春在乡土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训基地的塘埂上,老师站在鱼池边,身后是连片的养殖水域。“锦鲤养殖讲究‘三分养、七分管’,水质调控要盯紧溶氧量,饲料投放得跟着水温变……” 老师的讲解将专业知识拆解成 “看得见、摸得着”的案例:从鱼苗选育的门道,到生态养殖的规划,再到市场销售的链路,每一个知识点都与鱼池里游动的生命呼应。

  同学们或凝神倾听,或举着手机记录,偶尔抛出“暴雨天怎么防翻塘?”“饲料成本怎么控?”的疑问——塘埂上的这堂“户外课”,让课本里的养殖理论,化作鱼池里跳跃的涟漪,鲜活又生动。“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 当理论照进现实,同学们的行动格外坚定。

 

  喂鱼时:提着饲料袋俯下身,小心翼翼将饵料撒向水面,金色锦鲤争食的水花里,映着专注的眼神。清塘时:有人踩进水裤深入池中,用长杆搅动水体清淤;有人站在池沿,举着网兜打捞落叶;还有人合力搬运工具、整理物料…… 红色志愿服在阳光下格外鲜亮,汗水顺着额头滑落,却没人停下手中的活。从饲料投放的 “轻重缓急”,到鱼池清洁的 “里里外外”,每一个动作都藏着“把学问做在乡土里”的认真——原来,养殖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土地的深耕。

  与基地农户交流时,戴着草帽的大叔指着推车里的饲料,笑着分享 “土办法”:“天要下雨前,鱼会浮头,这时调水得‘轻手轻脚’”“喂鱼要瞅着鱼群的‘吃相’,太饱太饿都不行!” 同学们围在一旁,突然发现:课堂里的公式定理,和乡土里的经验智慧,竟能如此奇妙地交融。

 

  这场对话,让“乡村振兴”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鱼池里的每一次试水,是清塘时的每一回弯腰,更是 “理论+实践”碰撞出的成长觉醒:服务乡村,先学懂乡村;赋能振兴,先扎根乡土。从聆听知识到躬身实践,从对话乡土到沉淀思考,湖应院“农之队”的三下乡之行,是 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在常德的养殖基地里,学子们以行动诠释“学农爱农”的初心,让知识在实践中扎根,让青春在振兴中闪光。 未来,他们将继续带着这份热忱,把“论文写在乡野间”,让更多“青春力量”化作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因为他们知道:乡土振兴的路上,每一份付出都算数,每一次实践都珍贵。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湖医学子三下乡:为梦续航,蒲公英竹山支教记
  • 湖医学子三下乡:竹山支教收官
  • 青春筑梦养殖乡野,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领梦者·弘帆”暑期社会实践团
  • 四十年老教师眼中的乡村教育变迁:从“村村有初中”到
  •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领梦者·弘帆”实践团:安全教
  • 湖北医药学院支教团队深入竹山县擂鼓镇第六天,课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