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口述匠心·青听传忆”实践服务团:追寻75载家国记忆,青年学子记录劳模工匠口述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青春梦想,赓续红色血脉,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口述匠心·青听传忆”实践团已先后走进铭和社区、濮家社区、南阳街道、万向集团等地,以“口述历史+影像记录+红色宣讲+创新宣传”的形式,记录、留存和宣传劳模工匠在浙江经济社会建设中无私奉献、奋勇拼搏的人生经历。
记录劳模工匠口述史 用心传承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七十五载风雨兼程,杭州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今天的欣欣向荣,为了留住75年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艰难又坚定的脚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实践团按照不同历史阶段,精选了来自工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劳动模范和工匠,记录了他们珍贵的口述记忆。寻访对象包括萧山围垦亲历者,第一个申请承包围垦盐碱地,把荒滩变成农产品“聚宝盆”的萧山劳模蔡孝先老人;扎根社区的贴心“管家”,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浙江省劳动模范的王保国;专注于丝绸画缋非遗传承,作品多次入选参加政府重要外交、国事活动和大型宣传活动的杭州市三八红旗手、萧山工匠、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叶沣仪;致力于工业自动化、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制造等关键装备研发技术,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浙江省劳动模范——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文君等劳模工匠。
通过一系列的访谈调研,实践团队对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访谈过程中,队员们发现青年时期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对于培养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访者还提出了如何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勉励同学们要努力提高就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同学们全程跟拍录音录像,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每个细节和留存青年寄语,访谈结束后,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依托访谈记录,认真整理口述内容,在实践中感悟平凡匠心,以劳模工匠为榜样标杆。通过劳模工匠的讲述,同学们认识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在平凡岗位中创造出不凡事迹的劳模工匠存在,在这75年里,我们的祖国才能一步步强大。
追溯劳模工匠足迹 感悟匠心实践团前往萧山劳模协会开展了“我身边的劳模”座谈交流,萧山区劳模工匠协会秘书长高宜贤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萧山的发展史、围垦精神的内涵、萧山劳模的整体情况等内容,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萧山发展历史中的红色印迹以及萧山劳模和工匠的奋斗历程和发扬传统。
在“劳模工匠进书房宣讲活动”中,实践团与黄文君等劳模工匠一同探索自动化技术的魅力,现场气氛热烈,实践团的学生与劳模工匠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深刻感受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引领。
实践团来到濮家社区寻访了社区劳模,并参加了在“同心向党庆七一 深情祝福感党恩”的文艺演出,同学们上台深情朗诵了《党的恩情永不忘》,全体在场人员共同激昂地唱着红歌,在场的同学们被深深打动,激发了心底的爱党爱国热情。
在活动中,成员们都被劳模工匠对工作的热爱、对技艺的执着、对社会的责任感所深深打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劳动者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构筑了国家发展的基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展望未来,实践团的成员们将会把这份感动与敬仰转化为实际行动,创作劳模工匠宣传海报、影像视频等作品,将劳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书写新时代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通讯员:唐欣雨 汪可 龚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