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至7月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绿磷好汉队深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围绕长江磷矿产业展开系统调研。昔日因磷矿资源兴盛的地区,如今面临产业萎缩、生态破坏、人口外流等冲击。通过与当地居民、原矿工、政府负责人及新兴生态企业的访谈,探秘磷矿与绿色的博弈与共生。
团队于6月28日到达雾渡河镇,通过对居民的大范围走访,团队得知大部分居民受采矿业影响集体搬迁至此,收入来源从采矿转向矿产运输、务农及餐饮等行业。当地年轻人外出,老年人投身于玉米和草药种植。
团队成员采访雾渡河镇居民
6月30日,团队到樟村坪镇,其矿产资源丰富,磷矿探明储量达26亿吨,居亚洲第二。团队通过与当地居民及其矿山安全负责人的谈话得知,该镇深化智慧矿区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数字技术与矿山开发结合,实施智能化开采和数字化管理,探索无人驾驶矿卡等创新应用,欲成全国智慧矿业标杆。
团队成员采访樟村坪镇矿山安全负责人宋先生
樟村坪镇快餐店骆老板,同时也是华西矿业公司的矿区工人,他表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磷矿开发带动樟村坪镇经济发展,当地安全保障到位,虽有矿车噪音和扬尘,但居民已适应。
团队成员采访樟村坪镇居民骆先生
7月2日,团队抵达殷家坪,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走访得知该地借环境优势改造废弃矿山设置云上西寨、云栖谷滑雪场等知名景点。在政府和乡贤的共同努力下,生态旅游发展向好,居民收入逐年增加。
与此同时,团队在殷家坪镇采访到的兴山县原居民周女士称,兴山地区个别企业大量开采矿山导致生活用水常断流或限时供应,再加上井下开采对山体破坏性大,陡峭岩质山体在风雨中易崩塌,落石威胁居民房屋,她因此搬离。
团队成员采访殷家坪镇居民周女士
樟村坪市政府针对类似的种种问题,做出相应的保障措施,要求“采多少补多少”,减少山体破损;同时严格监控矿山水质,建设补水设施,由企业出资,政企联合,从富水地区调水保障居民用水。
地方政府负责人坦言转型初期以政府主导为主,民间资本介入不足。建议发动乡村振兴资金,进一步引导农户参与生态种植、农家乐等创业活动。

团队成员与矿山安全负责人的合影
结语:夷陵未来——均衡发展,矿旅同行
夷陵正处转型风口,吸引资金、激活私营主体等是挑战也是机会。在生态唤醒、慢旅游崛起等背景下,磷矿之地有望成为矿产与生态共同发展的典型。
团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绿磷好汉队”
队长:高羽晗
队员:容晨武 黄明珠 杨彬彬 王涵 戚淏天 王涵 董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