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乡村变革,青年担当振兴使命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来源:李佳欣 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

一、科技赋能乡村工业:自动化技术推动生产变革
在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科技赋能,家裕户兴”实践队深入东营、滨州等地的乡村化工厂,实地考察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以氯代氨生产为例,工厂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操作,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过去依赖人工投料的危险环节,如今由机器精准完成,实现了“人毒分离”,工人不再直接接触有毒物质,工作环境从高温高湿的艰苦条件转变为配备空调、防护设施的现代化车间。这种变革不仅降低了职业风险,还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了工人竞争力,使收入水平与家庭生活同步改善。实践队员在参观中深刻体会到,科技不仅是生产力的飞跃,更是对劳动者尊严的守护。正如一名工人所言:“新设备让我们摆脱了‘拿健康换工资’的困境,现在干活更有底气。”这种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升级,为乡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产业联动乡村经济:从单一生产到生态繁荣
乡村化工厂的崛起不仅惠及工人,更成为激活区域经济的“引擎”。实践队走访发现,工厂规模的扩大催生了物流、餐饮等配套产业,周边村庄的硬化路面工程因运输需求而完善,既解决了产品外销难题,也便利了村民出行与农副产品流通。在滨州沾化经济开发区,盐碱地资源被转化为化工产业优势,低成本产品占据市场的同时,当地还探索“金融+化工”的产融模式,通过金融科技平台推动产品深加工与品牌化,破解“低附加值”困境。此外,工厂提供的就业机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许多家庭因此盖新房、添家电,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一名村干部感慨:“过去年轻人往外跑,现在工厂来了,村里有了人气,经济也活了起来。”这种以工业反哺农业、以产业带动民生的路径,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深层内涵——不仅是物质富裕,更是城乡差距的弥合与乡村活力的重塑。

三、青年担当与未来展望:科技兴农的使命传承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的参与和创新。在沾化区东洛村,实践队不仅调研化工产业,还通过慰问老党员、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环保宣传等行动,将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座谈会上,队员们与当地干部共商“智慧工厂”“绿色化工”等发展方向,提出整合高校技术资源、搭建产学研平台等建议。带队队长李佳霖总结道:“科技赋能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替代,而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升级。”队员们也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既要读懂乡村的迫切需求,也要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瓶颈,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展望未来,随着自动化、金融科技等要素持续注入,乡村工业有望迈向更高水平的集约化与绿色化,而青年一代的躬身实践,必将为这场变革注入不竭动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汉剧老艺人查重林:讲述汉剧的发展与传承
  • 于数据深处听见生态文明的脉动
  • 本文基于“绿水青山行动”805份问卷数据及线下访谈,从青年主导参与、行为意识转化、基础设施瓶颈及政策落地挑战等方面,剖析我国生态
  • 08-28
  • 青春志愿行 奉献正当时——铸盾护荷志愿服务队暑期社会
  • 资助下乡,筑梦未来:闽江学院物电资助队让东墙村听见
  • 南京工程学院:触摸无锡科创脉搏,赋能专业创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