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胡娜)为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2025年7月11日,武汉学院6名青年志愿者带领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红军小学25名学生共31人携手走进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当小小讲解员"校外实践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推动红色文化跨代传承。
校地协同筹备:构建跨学段育人体系 武汉学院课程团队提前与纪念园及王家坪红军小学三方对接,规划"参观研学—小组研讨—讲解PK"三段式实践路径。志愿者团队细分为总协调、评分、安全记录等小组,设计涵盖讲解准确性、团队配合度的评分标准,准备实践奖品与红色文化知识总结表。武汉学院学子以"小导师"身份,协助红军小学学生通过书籍、网络预学郧西红色历史,形成"大学生引领—小学生跟进"的知识预习机制。
图为学生与志愿者共同参观照片胡娜供图
行走课堂中的红色传承:研讨展示激活情感共鸣 活动当天,25名学生混编为4组,在6名志愿者全程引导下参观纪念园。馆内,武汉学院学子带领小学生记录郧西革命关键事件;小组研讨环节,两校学生围绕参观笔记互问互答,共同推选1-3名代表参与讲解PK。王家坪红军小学学生兰玥妍讲述1947年郧西地下党员李玉才冒死穿越封锁线传递《工农专政宣传纲要》的故事,用"一张传单上的血渍印记"还原革命年代的情报生死战;武汉学院学生武家洋结合传单内容设计互动问答,以"如果是你,如何在敌人搜查时保护传单?"引导现场同学思考革命智慧,同步解析传单中"铁的纪律"条款与红军作风建设的历史关联。"原来传单上的每个字都藏着革命智慧!"王家坪红军小学学生王铭宇在总结时分享道。经评分组综合评定,兰玥妍组(97分)凭借史料讲解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获优胜,这组学生优先挑选了积木、石膏娃娃等实践奖品。"小小讲解员"展示中,代表们结合革命精神内涵生动讲解,穿插"革命先烈为何坚守信仰"等互动提问,现场掌声不断。
图为学生讲解PK赛照片武家洋供图
长效浸润:实践成果赋能思政教育创新 课程通过过程性观察、PK赛评分及学生互评三维度综合评价,后续将通过双校公众号推送活动影像,以可视化成果扩大红色教育影响力。此次实践创新的“大小学段联动、红色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模式,让青年学子与少年儿童在共学共讲中厚植家国情怀,为湖北高校思政教育与地方红色资源融合提供了鲜活范例。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合照胡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