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蕴文化绘于墙,乡村振兴我来帮

作者:唐炎乐 来源: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调研报告》
——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 活动背景及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的号召,7月3日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学生党员和“孺子牛”团实践队在陈尚珺、刘琛、闵小雅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襄阳市黄集镇毛岗村,以实践行动去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毛岗村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多次被评为“最美村庄”。
墙绘是以倡导文明、宣传公益、健康运动、绿色环保、宣传新城市文化、推动城市品牌建设以及帮助城市提升品牌形象为己任。把墙景美化作为支持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载体,与改善美化城市街景结合起来。把城市的形象品牌有效融合。描绘和谐、文明、人文、艺术的城市风景线。墙绘不单单是作为一种简单的壁面装饰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它贯穿着一种人文的关怀和审美学上的一种追求。简单说就是在墙体上绘画,普遍采用环保、快干的丙烯颜料等制作。它由历史上的壁画发展而来,广泛用于室内装饰、室外美化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墙绘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
       墙绘担负宣传使命,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早期的中国乡村,墙绘依托其公共性、视觉冲击力等担负着宣传国家政策的重要使命。很长一个时期,乡村墙体基本被大字覆盖,除了标语口号,还有一些广告语,很难说得上美感。如今的乡村,墙绘的宣传使命仍在延续,而且在创新中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国画、漫画、3D立体画的广泛运用,写实、写意等不同风格的争鸣,使乡村墙绘不再是单调宣教,而是多彩传播,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国家政策,又在审美享受中进行自我消化。比如各地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开展主题创作,绘制“党史宣传墙”“政策明白墙”“文明新风墙”等,在群众中得到了积极反馈。
墙绘助力乡村“美容”,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公共艺术的使命应满足并服务于公众的审美需要和功能需求,强调与公共空间环境及公众生活的融合,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应注重公众的参与意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墙绘艺术的“美容”功能不应被忽视。公共艺术没有特定风格、流派和形式,主要目标是改善生活环境,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实行“一墙一文化,一村一风景”的构思,根据当地民俗、传统文明、产业特色等绘制“荔下乘凉墙”“鼓贺丰收墙”“传统文化墙”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化底蕴、艺术气息被激活,真正让乡村实现了有颜值更有气质。
墙绘添彩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一些村镇在墙绘上也下足了功夫。通过打造“彩虹村”“油画村”“画虎村”“动漫村”“壁画村”等,完善配套设施,营造主题乐园、主题公园氛围,把村庄改造成“网红打卡地”,一些贫困村甚至通过墙绘的华丽转身实现了脱贫致富。乡村环境的改善不仅能够满足当地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会吸引周边及外地游客的到来,进而吸引人才回归或进驻,吸引商业投资等,最终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使得乡村在发展中更有底气。
    因地制宜绘制墙绘,要从当地文化资源中挖掘素材,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力求做到文化性、趣味性和美感的有机统一。广大农村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各地流传着特有的民间艺术、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非遗文化等,随着时代变迁,一些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仍然活跃在不同代际人们的记忆中。这些看似过时的文化记忆恰是一个村庄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其最具特色的墙绘素材。无论从政策宣传、乡村“美容”等哪个角度考虑,这些特色素材都能成为绘制墙绘的加分项,且具有可持续性。正如宁波女大学生所绘制的乡愁主题墙绘,它所反映的是当地风物,对于当地人来说,这面墙就是他们的回忆长廊,也是游客了解地方风土人情的窗口。乡村墙绘还可以参考一些景区的主题墙绘做法,比如广东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的一处风景墙绘格外引人注目。墙上的鱼跃龙门瀑布与公园的36级瀑布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真正做到了画中有景,景中有画,让游客在游览时既能在自然美中放松身心,又能在艺术美中获得精神愉悦。
      优质墙绘能让国家政策深入人心,能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能让乡村文化活起来,能让传统节日火起来。我们在探讨墙绘艺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还应关注墙绘艺术评价标准的完善、创新和与时俱进。应综合考虑其美学价值、宣传功能、和谐程度等进行相应的引导。期待墙绘艺术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 调查对象及方法
 
  1. 调查对象
 
      湖北省襄阳市襄樊区黄集镇毛岗村
 
      2.调查方法  
 
      采用采访村支部书记张正良、走访群众、实地调研考察等形式,了解毛岗村的村蕴文化。针对于良好的村风、家风,村民的看法和村支部书记张正良的提议,以及如何发扬良好的村风和家风、良好村风家风的成因是什么、如何将这种良好的氛围传承下去、对于毛岗村后期的发展有什么规划等问题。
 
  • 社会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1.走访和调研结果 
 
 
      毛岗村,位于湖北省襄阳市黄集镇的西马庄河水库的西岸,它通过深入挖掘村中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等,提炼出一个乡风文明主题,然后采用保留修复和重建的方法重现了历史场景,给村民和游客展示人文价值。再通过提升自身的综合治理能力,完成了从破败旧风貌到新村容貌的转变,一举成为全国文明村。
      据悉,2017年,毛岗村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清朝光绪年间的“村规民约”石碑,在这块充满历史痕迹的石碑上,记载着九条古老的“村规民约”,从生产生活到乡风民俗都有着明确的约定。石碑上写着:不准散养家畜践踏庄稼,不准开设赌坊引诱良善子弟,不准以捡麦穗、稻穗之名偷割庄稼等内容。这个石碑的发现,帮助毛岗村树立了传承优良乡风文明的信心与决心,村民把它重新树立到村中,还在旁边树立一个新的宣传栏,解读这块古老石碑内容的同时,也宣传毛岗村新的村规民约。“遵示勒石”碑位于黄集镇毛岗村,经鉴定,该碑青石质、长方体,高1.5米、宽0.6米、厚0.2米,名为“遵示勒石”,立碑时间为光绪五年,即1879年。此碑碑文完整、字迹清晰,对研究清代末期襄阳社会现状、治安形势和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状具有重要价值,对推进当前开展的家风家规族训教育活动及建设现代文明乡村具有积极意义。
       毛岗村在村规民约石碑的旁边,修建了一条将近200米长的文化长廊,里面详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毛岗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流传的传说故事等,让村民可以深入了解毛岗村的历史,以史为鉴,帮助村民清楚明白如何当好现时代的毛岗村人。
同时,毛岗村会举办一年一度践行村规民约的“十星级文明户”、“最美毛岗人”,以及“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系列评选活动,并在文化长廊进行张榜公示宣传,以此激起村民积极参与文明评比的热情,也促使村民可以更好地传承良好的家规家风,为“五好家庭”的创建搭好平台。
2018年,为了让村民记住与留住乡愁,筹建了农耕博物馆,收集和展现近代以来毛岗村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老物件,提醒村民别忘历史。2019年,毛岗村的红白理事宴会大厅建成,旨在为村民提供一个宴会的场所,倡导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的理念,对宴会进行严格规定,包括宴会的范围、标准、礼金作出规定。同时反对攀比、浪费和燃放鞭炮,帮助村民节约宴会成本。毛岗村还兴建了毛岗公园,在园中设立文化小公园进行普法宣传,还设有议事亭和法治宣传牌等,使现代法治精神和传统美德文化融合,提升农民的道德法律操守,让法治和美德深入人心。
走进毛岗村,绿树环绕、道路宽敞、白墙砖瓦、鸟语花香,俨然一幅恬静宜居的美好画卷。“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这些各家各户房屋上的家规家训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襄州区毛岗村严格落实“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制度,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乡风,通过立约、传约、践约,引导全体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之风,村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效。该村先后获得湖北省“绿色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我们的新‘村规民约’是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确定的,一字一句都是结合本村实际和广纳村民意见的智慧结晶,新‘村规民约’‘约’出了崭新的村容村貌。”毛岗村党支部书记张正良介绍,自“一约四会”制度实施以来,毛岗村每年开展一次道德评议会,组织“十星级文明户”“最美毛岗人”“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等系列评选活动,并在村里的文化长廊进行公示,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也为传承良好家规家训、创建“五好家庭”奠定了基础。
    通过走访和调研,我们了解到毛岗村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又是在一个红色背景下的乡村,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正在逐年提高。
 
 
      2.实践过程和结果 
 

       7月3日早晨我们乘着火车来到了襄阳站,午饭过后,在陈尚珺老师和三位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实地考察,对于各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墙,我们在其上绘制的图案也应有所不同;毛岗村的墙面绘画面积大约有20㎡。参观完后我们便回到了住所,在毛岗村的党员服务中心和张书记交流了一下情况,和对于毛岗村两面需要绘画的墙的期望,以及后续开展教育活动、走访活动、调查活动等的时间和安排。毛岗村张书记对于墙绘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画得能融入这个墙面,和周围的建筑能够相呼应,就达到他的期望了,虽然要求不高,但对于初次进行墙绘工作的我们来说,难度并不小,这里的墙练着文化长廊,另一面墙与之相交,下部三分之一处是蓝色的墙面,上部三分之二处是黄色的墙面,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这面两色墙。
      在文化长廊连接的墙面上,我们参考了中国剪纸,并绘制了一副“全家福”,以呼应毛岗村“树家风,好家训”的整体风貌和文化氛围。这幅“全家福”以圆形窗花剪纸为中心,中间排坐着一家六口人,中心圆向周围扩散是藤蔓和花朵,代表着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除人物外,整体都采用红色作画,颇具节日气息和热闹的氛围感;中间一家六口人也是人人洋溢着笑容,有一种阖家欢乐的美感,在佳节团圆时,毛岗村的人民们定会触景生情,常年在外工作的青年们也会触景生情,更加强了对毛岗村的家乡情怀。在旁边的双色墙上,我们则决定勾出四个圆环,以剪纸的风格画出室内馆藏的老物件,如:鼓风机、菜坛子、缝纫机等,以呼应馆藏的物品和旁边的“全家福”。对于初次进行墙绘活动的我们来说,想要把一个圆画好也绝非易事,所谓当局者迷,在画的时候觉得还可以,事后便发现缺了很多。于是我们连夜赶工,忙到将近晚上9点才将出差错的圆画正。襄州日报报道:“走进黄集镇毛岗村,来自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的墙绘志愿者们正分工合作,起形、打底稿、上色、勾勒线条、填涂色彩,在他们精心绘制下,一幅幅构思巧妙、通俗易懂的墙绘作品跃然墙上。毛岗村三组村民赵怡看着这精美的画作,开心地说:‘村里的文化墙越来越出色,它不仅展示了百姓的生活,还唤起了我们童年的回忆。在提升村庄颜值的同时,也提升了村容村貌。’”
“全家福”蕴含丰富的乡愁文化和孝悌文化,“喜气内蓄,虽隐必现”,一张全家福寄托着游子对父母的牵挂、对孩童的思念,为实现乡村振兴,毛岗村的青壮年不得不背井离乡、撑起家庭,希望让“全家福”为毛岗村的孝悌文化锦上添花,墙绘作品不仅是对大家的专业素养一种考验,也是对个人体能和意志力的检验。内容丰富的文化墙被视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我们为毛岗村绘画了生动形象的文化墙,有机融入了优秀文化元素,使墙壁变成了会“说话”的“宣传员”。
      总而言之,墙绘体现的是当地的整体风貌,引导人们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尚,助推乡村振兴。本次三下乡活动,我们还包括了拜访党员和村名、宣传环境保护文化、带领小朋友们做手工、宣传党团知识等工作,活动举办得非常圆满,有始有终,得到了两个村村书记的肯定,希望下次三下乡的活动能继续给毛岗村带来生机活力,更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3.调研结果的成因 

    
成因分析:

 
       毛岗村有着良好的家风形象,首先,归根结底离不开深远的历史。家风是一个家庭(族)代代传承的价值信念、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体现着一个家庭的精神信仰、道德风貌、整体气质。在中华民族绵延赓续的优良家风传统中,形成了非常突出的家风特质。家国一体的宗旨。中国人自古就认识到,“家事”“国事”“天下事”紧密相关,“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起点。2017年,毛岗村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清朝光绪年间的“村规民约”石碑,在这块充满历史痕迹的石碑上,记载着九条古老的“村规民约”,从生产生活到乡风民俗都有着明确的约定。经鉴定,该碑青石质、长方体,高1.5米、宽0.6米、厚0.2米,名为“遵示勒石”,立碑时间为光绪五年,即1879年。经鉴定,该碑青石质、长方体,高1.5米、宽0.6米、厚0.2米,名为“遵示勒石”,立碑时间为光绪五年,即1879年。在距离今天144年前,毛岗村就立下了严格的家规家训,一直传唱、保存到今天,所以他们良好和睦的家庭风气是离不开深远的历史的。
毛岗村有着良好的家风形象,其次,是因为有着良好的模范标兵。据悉,现任村支部书记张正良,德高望重,村名对他很是爱戴,他自己以身作则起到了树良好家风的带头作用。      张正良,男,55岁,中共党员,襄州区黄集镇毛岗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毛岗村于2014-2016年度被评为湖北省文明村;2016年被列为湖北省绿色示范村;2017-2019年被列为湖北省文明村;2020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毛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彻底摆脱了昔日的绝对贫困,实现了产业兴旺,家有楼房,腰包鼓囊,幸福安康!2009年-2015年他连续六年被评为襄州区五星级支部书记;2016年被湖北省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张书记无论是在照顾客人方面还是处理事务方面,总是非常有耐心,对待村民更像是对待家人,是真正地将毛岗村的文化贯彻进了自己的生活。
 
 
        4.如何传承良好美德 
 

       优良家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一个家庭的数代甚至世代传承。传承优良家风主要传承的是价值观念、精神信仰。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是传统士大夫精神追求的结晶。优良家风的传承,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彰显,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与弘扬的另一种轨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今中国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建设新时代优良家风,既应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更要契合新时代的变化。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家风建设。建设新时代优良家风,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中的“家国情怀”,要充分认识到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把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担当,与家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2、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表率作用,把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建设统一起来。新时代家风建设,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而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所以,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秉持共产党人“心底无私,天下为公”“不谋私利,不搞特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价值追求,带头建设新时代优良家风,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推动清正廉洁的党风建设、政风建设。广大普通家庭则要努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家风,把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融入新时代家风建设之中,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毛岗村目前已经满足以上要求,所以优秀的家风得以流芳百年,张书记和毛岗村的群众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积极地响应国家各种政策,这足以让优秀的文化氛围和优秀的家风家训再得以传承。
 
 
          5.书记访谈和未来规划 
 

      我们了解到,张书记刚开始上岗的时候家里并不是很赞同,因为这个岗位事多,着家时间少,给家人的陪伴也少,但是做了几年后,村民们纷纷表达对张书记的感谢,并且感到生活在毛岗村很幸福,在那时候家里人也就更多支持了;在1999年的时候是张书记压力最大的时候,当时执行旱改水(旱田改造水田)政策,农民没有相应的种植经验,不敢去操作,张书记自己拿出家中的3万余元存款帮助农民旱改水,安装入水、排水管道,监督农民签订政策的还款协议(农民不愿意种水田,所以不愿意按政策来旱改水,不愿意还款),剩下一些农民还是不愿意还款,张书记则自己承担农民的土地,种了旱稻;2008年国家出台税费改革政策之后,才变得更加轻松,农民们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对于毛岗村未来的规划,张书记这样说,这是一个比较远大的方向,想要依托水库西岸(六七百亩的水库),结合地形优势打造休闲娱乐农庄,比如水上乐园、民宿、垂钓等,适合农民往娱乐消费方面过度,还想要在水库边上修上一条国道,贯穿毛岗村东西方向,增加村庄旅游知名度;对于毛岗村建造历史文化馆的目的,从村名的角度来说是让后代子孙能够记住乡愁,记住毛岗村每一个发展历程,走过来的每一步都是不容易的,从村干部角度来说,是为了记录每个村干部在任时做了什么事,是否在为毛岗村操心,当干部要有所作为,把自己的工作记录上去。
 
 
 
 
 
  • 个人感悟
 
      毛岗村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政策,并主张以墙绘和育人的方式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种下艺术和红色的种子。教育是国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教育的两极分化也日趋明显。自我教育期望直接作用于个体在教育方面的心态与行为,是影响教育获得的重要因素。红色文化教育所包含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指示灯的作用,保证着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毛岗村的村蕴文化非常之丰富,旁边又是革命老村,受到不小的影响,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村中有自己的祠堂和纪念馆,几代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村文化传统保持得非常良好。他们在做好提升农民幸福感,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要兼顾对文化的传播进行维护是很不容易的,非常有幸能够参与毛岗村和薛刘村的建设,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总而言之,毛岗村和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未来的规划,两位村书记也是信心满满,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轻工业、畜牧业,毛岗村村民的收入已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有很大的提高,希望他们在后面的日子里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撰写人:唐炎乐
 
 
 
发布时间:2023-08-29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村蕴文化绘于墙,乡村振兴我来帮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的号召,7月3日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
  • 08-29
  • 安徽工大学子三下乡:怀念革命先烈,实践红色征程
  • 闻古今书香,赏书画之意
  • 南京工程学院“风华助梦情长”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