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好家乡故事、看家乡新变化,推进党史教育,争做新时代优秀青年。 7月5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芜湖,合肥,亳州,宣城党史学习实践队来到巢湖柳南村、元通村、洪家疃村等地开展寻访活动。实践队与当地就柳南村人文文化与生态环境、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电商体系建设等问题做了交流和访谈,掌握柳南村基本情况。在柳南村驻村第一书记林丹的带领下,实践队探访了柳南村村集体的主体产业260亩瓜蒌种植基地,该瓜蒌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参与种植,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持续增收。“瓜蒌是一种五年生的药食同源草本植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已成为一种药、食两用的保健产品。自从种上瓜蒌,村民们足不出村就有收入—流转土地给基地种植瓜蒌,可以收取租金;瓜蒌种植与管理需要劳动力,他们可以成为‘产业工人’;合作社售卖瓜蒌赚钱后,村民们还能分红。发展瓜篓子扶贫产业园,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实现村强民富。”林书记如是说道。之后实践队来到地处偏远丘陵山区,原建档立卡贫困村—元通村。曾经的元通村村民们经历过艰难困苦,在觉的领导下,代代驻村干部们带领着村民们,致力于脱贫攻坚,截至2021年,村子里36个村民组全部修成水泥路;入村主干道从泥泞小道修成了7米宽的柏油路,开通了公交;460户居民入户道路实现硬化;自来水管网实现全覆盖,铺盖管网里程达到5万多米;实现农村电网提升,变压器、电线全部进行更新换代;产业升级,走“一品多元〞的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小规模多元化发展,成功申报启动老靳自然村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如今的元通村规划清晰、特色明显,村里贫困户人均年收入都达到1.2万元以上。元通村从过去连自家人都嫌弃的贫困村,转变为摆脱贫困、欣欣向荣的示范村,是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的典范。
观党史遗址,致敬革命先辈烈士。最后实践队来到坐落元通村村边的花苗地烈士陵园,这里不仅记录了当年巢北人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历史,也成为如今人们追思缅怀先烈的地方。元通村驻村第一书记周诚向同学们热情进行了历史讲解,实践队同学们在此地记录红色故事,拍摄主题团课,重温入党誓词,致敬革命先辈,旨在激励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去,传承先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