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快讯】加强“造血式”扶贫,扶起农民的精气神 一情系三农调研队

发布时间:2022-07-13 作者:姜楠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实践快讯】加强“造血式”扶贫,扶起农民的精气神
一情系三农调研队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的思想意识情况,曲阜师范大学情系三农调研队队员们分为两队前往日照市东港区张家台村进行问卷调研,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大部分农民进取意识强烈,愿意接受新思想,可以熟练掌握先进的生产方式,能够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乐于学习科学知识。但通过问卷调查队员们发现,仍有部分农民价值观念陈腐落后,利己主义明显,依赖思想浓厚,缺乏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动力,缺乏正确的国家、大局和是非观念,缺乏生活与家庭的理性决策能力。 随后,针对走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践队员与村委会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探讨过程中,队员们认识到导致农民精神贫困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经济收入低。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生活压力大,农民把精力都用来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忽视了经济文化生活;第二,教育投入力度不足。该村虽然正在大力普及文化教育,但农村教育质量低下,师资和设施得不到保障,致使农村教育普及度仍然不够;第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该村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极为单调,缺乏特色,与农村社会格格不入,对农民没有吸引力。 对于上述问题,实践队员们积极进言献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继续加大该村经济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农业;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升师资和设施质量;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持续有效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先进的价值观;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适宜的监督激励体制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提高村民精神素质,为更好地解决精神贫困提供新思路。 精神贫困问题不仅是乡村振兴中需要化解的难题,而且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解决的棘手课题。深刻认识到农民精神贫困的严重危害,深入探索农民精神贫困的根源,积极推动农民精神贫困问题的解决,为农民排忧解难,为助力乡村振兴积极进言献策,是新时代的每个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实践快讯】加强“造血式”扶贫,扶起农民的精气神
  • 山东理工大学实践团探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 门前的果树,甜蜜的相册
  • 在农村成长路上,房前屋后都会有着一棵或多棵果树,承载着很多欢乐、甜蜜的回忆。我们常常会怀念门前的那棵树,就像怀念童年一样。
  • 07-10
  • 地下长城“坎儿井”
  • 坎儿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帮助一代代居民更好的生活,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6月1日至10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追梦坎儿井,感受新脉动
  • 07-10
  • 青春喜迎二十大
  • 青春喜迎二十大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28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