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领乡村发展,青年共筑振兴梦想

    发布时间:2025-09-03 阅读:
    来源:雷卓予 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

一、调研背景与整体实践过程
2025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科技赋能,家裕户兴”实践队深入山东省滨州市博昌街道,聚焦家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探索现代乡村化工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实践队通过实地走访、党群交流、生产参与等形式,系统调研了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博昌街道地处沿海滩涂,盐碱化土地长期制约农业发展。政府通过集约化管理,将这片“废地”转化为化工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家裕化工作为典型代表,于2021年响应返乡创业政策建厂,依托自动化设备与安全管理系统,形成“化工原料—生产—销售”产业链,不仅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问题,更成为区域税收增长和基础设施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实践队通过与企业负责人、街道办及工人的深度交流,厘清了科技赋能下产业与乡村共生的逻辑链条。

二、科技赋能的实践路径与核心成果
科技革新是家裕化工发展的核心引擎。在生产环节,企业引入全自动密封锅炉替代人工操作,实现氯代胺生产的人机分离。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人曾面临中毒风险和繁重劳动;如今自动化投料系统结合实时监测,单周产能达1000吨,效率提升超40%。同时,企业配套安装空调、防护设施及健康监测系统,大幅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风险。在环保领域,政府通过贷款政策支持企业购置污水与空气净化设备,使化工生产与生态保护并行。这些“水空清道夫”不仅减少污染,更保留周边农田与民居的生态完整性,避免农户因建厂搬迁。产业链的集约化还带动区域基建升级:政府借产业园水电线路铺设之机,同步改造民生用电网络,并硬化运输道路,解决原料运输与村民出行难题。盐碱滩涂由此蜕变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工基地。

三、乡村经济振兴的综合效应与未来启示
家裕化工的科技赋能模式,为博昌街道注入强劲发展动能。经济层面,企业年税收增长显著,反哺政府乡村振兴资金池;周边物流、餐饮等产业随之兴起,形成良性循环。社会层面,工厂吸纳本地劳动力超百人,青年返乡就业率提升30%,工人薪资水平较务农时期翻倍,村民自建新房、添置家电成为普遍现象。民生层面,硬化路面贯通村庄,农副产品损耗率降低;水电网络升级惠及千家万户,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实践队深刻认识到:​乡村产业振兴需立足地域特点——盐碱地虽不宜农,却为化工提供空间;科技应用需兼顾效率与人文关怀——自动化解放人力,但工人福利与技能培训(如定期技术会议)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政策需发挥桥梁作用——政府通过土地划拨、环保贷款、基建联动,促成企业、环境、居民的三方共赢。

结语
本次实践揭示,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以集约化管理整合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家裕化工的案例证明:自动化生产提升效率,绿色技术守护生态,产业链延伸激活经济,最终实现“荒地生金、农户增收、乡村焕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科技为笔,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画卷。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