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间的传承与新生
作者:赵子琪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笔墨间的传承与新生
——宁晋工笔画小镇观后札记
踏足宁晋工笔画小镇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光的帷幕。墙壁上悬挂的工笔画作,或工致细腻,或灵动传神,每一幅都像在低声诉说着千年笔墨的故事。空气里弥漫着宣纸的温润与颜料的微香,让人不自觉地沉下心来,触摸这份流淌在时光里的艺术脉搏。
实训基地里,画师们伏案创作的身影格外动人。他们的指尖捻着细小的狼毫,在宣纸上缓缓游走,一笔一划都透着近乎虔诚的专注。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实则藏着千锤百炼的功夫——时而如银丝般刚劲,时而似流水般柔婉,层层叠叠间,花鸟仿佛要振翅飞出纸面,人物的眉宇间似有思绪流转。这让我忽然明白,工笔画的"工",不仅是技法的精细,更是对艺术的敬畏,是把心沉下去、与笔墨对话的耐心。
在赵艳文画院的那段交流,更让我读懂了这门艺术背后的坚守。曾经的宁晋工笔画,也曾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复杂的技法、漫长的创作周期,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但正是有了像赵艳文先生这样的传承人,带着"守正"的执着与"创新"的勇气,在政府的扶持下,一点点把这门手艺从画室推向市场,从乡村带到全国。如今的小镇,不仅是创作基地,更成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让笔墨丹青真正成为了滋养土地的养分。
工笔画的美,藏在细节里。线条的刚柔并济,色彩的层层晕染,构图的虚实相生,处处透着中式美学的智慧。它不追求一眼惊艳,而是像一杯清茶,越品越有味道。哪怕是一片花瓣的纹路,一只鸟羽的层次,都经得起反复端详——这或许就是传统艺术的魅力,在慢工细活里,沉淀着岁月的厚重。
更让人欣喜的是,这里的工笔画没有停留在过去。当看到印着工笔图案的笔记本、绘着花鸟的折扇、小巧的工笔台摆时,我忽然意识到,传统艺术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它可以很"潮",可以很"生活",当笔墨走出画卷,融入日常,艺术便有了新的生命。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用当代语言讲好古老的故事,让更多人愿意走近它、读懂它。
离开小镇时,夕阳正透过窗棂,给墙上的画作镀上一层暖光。我忽然懂得,工笔画的传承,不仅是技法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是专注当下的定力,是守正创新的智慧,是让传统与时代共生的勇气。而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可以成为这段笔墨故事的讲述者,让更多人知道,在河北的这片土地上,有一群人正用画笔,续写着属于中国的美学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