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日的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走进泰州科技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品味传统古韵,传承文化薪火”主题活动。他们以端午节为载体,通过科普讲解、趣味问答与实践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将端午节文化转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现代体验,为文化传承探索出一条“活态传承”新路径。
理论新解:点燃智慧火花 下午一时许,科普知识环节正式打响。志愿者们首先介绍了有关端午节的一些常识,如端午节起源的多种说法,并结合古代屈原、伍子胥等人物探寻古人设立端午节的意义。在这之后,志愿者们为他们讲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悬艾草、菖蒲、佩香囊,把“科学防疫”包裹在“仪式防疫”中,实现“人人参与的健康教育”;沐兰汤、饮雄黄,将公共卫生行为转译为家庭仪式,降低认知门槛,代代相传;竞渡祭屈,通过“同一条船一条心”的集体协作,演练“命运共同体”意识;包粽子、投粽祭江,用味觉记忆固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感认同。最后,志愿者们又介绍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的精神,可以用“一根艾草、一条龙舟、一首《离骚》”来概括,它既是家国情怀的火炬,也是生命关怀的灯火,更是文化认同的薪火。
实践体验:感受传统力量 时间来到下午一点五十,志愿者首先利用ppt设计问答环节,随机提问讲解环节时所介绍的有关端午节的文化习俗以及文化常识。他们通过有奖竞猜的环节,极大的提高了参与者的积极程度。参与者通过积极的回答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逐步提升。他们纷纷表示对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接着来到互动环节,志愿者为参与者发放彩蛋(塑料仿真蛋)、颜料、画笔等工具。在志愿者讲完有关基本技巧与注意事项后,让参与者随意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制有关端午元素的彩蛋。通过这一活动,志愿者发现参与者们对彩蛋活动的反向极大,他们纷纷展现了对彩蛋创作的独特创意并且互相交流,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又多了几分。彩蛋活动结束,志愿者们又组织他们进行下一项击鼓传粽活动。以端午为主题的诗句和词语为主题进行接龙回答。不少参与者表示因为这一活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加深刻难以忘记。在这之后,工作人员组织参与者进行ph试纸检测粽叶的科普实验。志愿者讲解有关实验步骤后,参与者纷纷兴致勃勃的进行自己的实验并认真记录粽叶的酸碱性结果。本节活动的进行较为顺利,大部分参与者正确的完成实验并表示实验与传统的结合使他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粽叶并且极大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互动环节圆满结束后,志愿者们对本次活动进行深刻总结并强调传统文化要时刻进行发扬并发掘更多更新的活动与传统文化结合,使更多人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最后全体参与者进行合影留恋。
展望未来:绽放传统之花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长历史中沉淀的精神密码,承载宣传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对 “根” 的守护、对 “魂” 的传承,更是对 “未来” 的赋能。它不是复古守旧,而是在扬弃中汲取智慧,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碰撞出更具生命力的火花 —— 这既是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保障。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传统文化宣传活动结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感慨。通过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能够真真正正做到使更多人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通过与时代的结合能真正做到在宣传活动结束之后人们仍然愿意自愿去了解属于大家的独特的富有魅力的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