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传统活力:在互动中传承文化根脉

作者:张柯垚,吕蕊月 来源:“红心研墨”暑假社会实践团队
2025年7月2日下午,泰州科技馆内人头攒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在此举办的端午文化实践活动,正以丰富的形式吸引着参观者:从典故讲解到趣味问答,从彩蛋创作到科学实验,一场融合知识与趣味的文化盛宴,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触摸端午的文化根脉。
 
追溯起源:典故承载的精神内核
 
“端午的起源,其实有多个版本……”志愿者小王的讲解拉开了活动序幕。他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与端午相关的传说,更重点解析了习俗背后的精神:龙舟竞渡的协作精神,挂艾草的生活智慧,系五彩绳的祈福寓意。“这些习俗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古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的追求。”小王的话让听众频频点头,不少家长还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说要讲给孩子听。
 
问答闯关:让知识在欢笑中沉淀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什么?”“除了吃粽子,你们家乡还有哪些端午习俗?”问答环节成了全场的“欢乐引擎”。孩子们踮着脚举手,大人们则笑着补充家乡的特色习俗。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答对“端午挂菖蒲是为了驱虫”后,抱着奖品香囊转圈,惹得大家都笑了。一位爷爷说:“这样的问答好,不仅孩子学到了,我们也想起了很多老规矩。”
 
彩蛋彩绘:传统符号的青春表达
 
在彩蛋创作区,传统元素正被赋予新的表达。大学生志愿者们示范着如何把端午元素融入创作:用绿色画粽叶,用红色画龙舟,用黄色画香囊。但孩子们的创意更让人惊喜:有人给彩蛋画了“二维码粽”,说“扫码就能看端午故事”;有人画了“太空粽”,说要让端午文化“飞向宇宙”。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让传统节日有了青春的活力。
 
诗韵探秘与科学验证:文化传承的双重维度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谁知道这句诗的作者?”志愿者的提问让诗词爱好者们来了精神。在接龙与解析中,大家不仅记住了诗句,更明白了“赠艾”背后的祝福之意。而随后的“粽叶pH值测试”实验,让科学与传统撞出火花——当看到pH试纸显示粽叶水呈碱性时,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古人用粽叶包粽子,还有保鲜的科学道理!”
 
传承脉动:使文明火炬永远传递
 
活动所有环节已圆满收官,不少参与者仍意犹未尽。“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表示,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让传统文化从书本里“走出来”,变成可体验、可参与的生活场景。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传统节日文化,通过更多元的形式,让文化根脉在互动中延续,让传统活力在当代生活中持续涌动。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承前启后,让文化遗产彰显当下价值
  • 承前启后,让文化遗产彰显当下价值
  • 在炎热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的一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红心研磨”实践队,满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走进了泰州科技馆。他们携带着丰
  • 07-24
  • 破旧立新,让民族瑰宝闪耀今朝光芒
  • 破旧立新,让民族瑰宝闪耀今朝光芒
  • 在炎炎夏日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红心研磨”实践团队的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满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走进了泰州科技馆。他们带着
  • 07-24
  • 吐故纳新,让经典文脉迸发现时生机
  • 吐故纳新,让经典文脉迸发现时生机
  • 在热情如火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红心研磨”实践团队的一群怀揣激情与梦想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了泰州科技馆,开启了一场旨在弘扬传统
  • 07-24
  •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创新演绎与深远影响
  • 继雅开新,让百代诗韵流转当下风华
  • 继雅开新,让百代诗韵流转当下风华
  • 在炽热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红心研磨”实践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踏上了前往泰州科技馆的旅程。他们的目
  • 07-24
  • 汲古润今,让千年文脉涌动时代潮声
  • 汲古润今,让千年文脉涌动时代潮声
  • 在炎炎夏日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的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走进了泰州科技馆。他们组成“红心研磨”实践团队,旨
  • 07-24
  • 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
  • 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
  • 在这个似火骄阳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红心研磨”实践团队的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来到了泰州科技馆。他们带来了丰
  • 07-24
  • 青少年当主角:文化传承新实践
  • 青少年当主角:文化传承新实践
  • 2025年7月2日13:30至16:00,泰州科技馆内热闹非凡,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在此开展的暑期实践活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 07-24